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90后大学生幸福观探究--以上海两所高校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17页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5-17页
  1. 研究的思路第15-16页
  2. 研究的方法第16页
  3. 创新之处第16-17页
一、幸福观研究的主要理论第17-28页
 (一) 幸福观的相关概念第17-21页
  1. 幸福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第17-20页
  2. 幸福观的基本内涵第20-21页
 (二) 东西方视域下的幸福观第21-26页
  1. 西方传统的幸福观举要第21-24页
  2. 我国主要的传统幸福思想第24-26页
 (三)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概述第26-28页
  1. 幸福来源于劳动实践第26-27页
  2. 幸福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满足的统一第27页
  3. 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第27-28页
二、90后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分析第28-45页
 (一) 幸福体验第30-32页
  1. 总体上积极肯定现在的生活并对未来充满憧憬第32页
  2. 少数人幸福感较低对未来比较消极第32页
 (二) 幸福认知第32-40页
  1. 注重家庭幸福的同时,幸福目标取向多元化第33-34页
  2. 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较,偏重个人幸福第34-36页
  3. 劳动与金钱相较,偏重金钱对幸福的价值第36-37页
  4. 能够把过程幸福和结果幸福结合起来第37-38页
  5. 婚恋观的前卫与世俗化第38-40页
 (三) 幸福动机第40-41页
  1. 基本上能自觉将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结合起来第40-41页
  2. 个别大学生将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割裂,功利性较强第41页
 (四) 幸福手段第41-44页
  1. 追求幸福的途径趋于现实又带有投机心理第41-42页
  2. 追求幸福自主性较强又带有较强的依赖性第42-43页
  3. 总体认同追求幸福的道德手段第43-44页
 (五) 主客观角度的幸福归因第44-45页
三、90后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5-53页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第45-48页
  1. 国内环境与国际政治环境的复杂交错第45-46页
  2. 市场的唯利性及注重物质利益的经济环境第46-47页
  3.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锋第47-48页
  4. 便利与虚拟的网络环境第48页
 (二) 家庭环境的影响第48-50页
  1. 现代家庭模式的出现第48-49页
  2. 家庭教育的片面化第49页
  3. 婚姻家庭伦理观的变迁第49-50页
 (三) 学校教育的影响第50-51页
  1. 大学教育的日益市场化第50页
  2. 大学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第50页
  3. 大学校园文化中不良方面的影响第50-51页
 (四) 大学生个体因素第51-53页
  1. 成熟与幼稚并存的矛盾第51-52页
  2. 理想与现实鸿沟的落差第52页
  3. 开放与责任平衡的偏差第52页
  4. 人生观、价值观的误区第52-53页
四、90后大学生幸福观的引导思路第53-63页
 (一) 家庭要深化幸福观教育的情感引导第53-54页
  1. 营造良好的家庭精神氛围第53-54页
  2. 提高家长素质,加强人格引领第54页
 (二) 高校要加强幸福观理论与实践教育第54-58页
  1. 夯实构建幸福生活的知识基础第55-57页
  2.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幸福实践能力第57页
  3. 充分发挥良好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第57-58页
 (三) 社会要塑造幸福观教育的良好氛围第58页
  1. 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策保障第58页
  2. 优化高校周边的育人环境第58页
 (四) 大学生自我要提升创造和感受幸福的能力第58-63页
  1.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幸福导航第59页
  2.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主动把握幸福第59-60页
  3. 理性面对生活,积极创造幸福第60-61页
  4. 学会欣赏生活,提高自我修养,珍惜幸福第61-63页
附录第63-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就业援助策略研究
下一篇:研究生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动机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