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6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广义旅行商问题的基本内容 | 第14-16页 |
·广义旅行商问题介绍 | 第14-15页 |
·广义旅行商问题的相关定义 | 第15-16页 |
·两类广义旅行商问题的区分 | 第16页 |
·进化算法介绍 | 第16-17页 |
·广义旅行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国外文献回顾(2000 年之前)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2000 年之后) | 第19-21页 |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6页 |
·课题论文组织结构 | 第21页 |
·本文概述 | 第21-23页 |
·论文各章符号说明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文化基因算法 | 第26-57页 |
·文化基因算法简介 | 第26-27页 |
·什么是文化基因算法 | 第26-27页 |
·文化基因算法的基本框架 | 第27页 |
·第一类广义旅行商问题的局部搜索策略 | 第27-41页 |
·城市群优化策略 | 第28-30页 |
·2-opt局部搜索 | 第30-37页 |
·3-opt局部搜索和 k-opt局部搜索 | 第37-38页 |
·交换局部搜索 | 第38-39页 |
·多种局部搜索策略的协同 | 第39-41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文化基因算法 | 第41-51页 |
·染色体构造与编码 | 第42-43页 |
·初始化 | 第43-44页 |
·控制局部搜索进行的策略 | 第44-46页 |
·产生新一代的种群 | 第46页 |
·交叉算子 | 第46-48页 |
·变异算子 | 第48-49页 |
·终止条件 | 第49-50页 |
·MABGA 的算法流程图 | 第50-51页 |
·MABGA 的参数设置与局部搜索策略说明 | 第51页 |
·MABGA 的收敛性分析 | 第51-54页 |
·MABGA 数值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实验数据和实验环境 | 第54页 |
·MABGA 算法测试结果比较和分析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存在离群蚁的蚁群优化算法 | 第57-73页 |
·蚁群优化算法简介 | 第57-59页 |
·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57-58页 |
·蚁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框架 | 第58-59页 |
·第一类广义旅行商问题的传统蚁群优化算法模型 | 第59-62页 |
·模型介绍 | 第59-6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1-62页 |
·存在离群蚁的蚁群优化算法 | 第62-69页 |
·离群蚁的生物特性 | 第62-63页 |
·算法基本框架 | 第63-64页 |
·人工蚂蚁的分布策略 | 第64-66页 |
·蚁群行进的经常路径 | 第66-67页 |
·局部搜索策略 | 第67页 |
·终止条件 | 第67-68页 |
·存在离群蚁的蚁群优化算法流程图 | 第68-69页 |
·存在离群蚁的蚁群优化算法数值实验结果 | 第69-72页 |
·实验数据和实验环境 | 第69页 |
·实验结果与对比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求解第二类广义旅行商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 | 第73-87页 |
·第二类广义旅行商问题的局部搜索策略 | 第73-79页 |
·城市群优化策略 | 第73-77页 |
·2-opt局部搜索 | 第77-79页 |
·第二类广义旅行商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 | 第79-84页 |
·算法框架 | 第79-80页 |
·人工蚂蚁的访问策略 | 第80-81页 |
·权重参数α和β的选择 | 第81-82页 |
·变异算子 | 第82-83页 |
·第二类广义旅行商问题的蚁群优化算法流程图 | 第83-84页 |
·局部搜索改进 | 第84页 |
·数值实验结果 | 第84-86页 |
·实验数据和实验环境 | 第84页 |
·实验结果与对比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章 求解第二类广义旅行商问题的权重矩阵重构算法 | 第87-97页 |
·两类广义旅行商问题权重矩阵的性质 | 第87-90页 |
·第一类广义旅行商问题权重矩阵的性质 | 第87-88页 |
·第二类广义旅行商问题权重矩阵的性质 | 第88-89页 |
·两类广义旅行商问题权重矩阵的关系 | 第89-90页 |
·第二类广义旅行商问题权重矩阵重构算法 | 第90-93页 |
·整体算法框架 | 第90页 |
·权重矩阵重构方法 | 第90-93页 |
·数值仿真实验 | 第93-96页 |
·实验数据和实验环境 | 第93页 |
·实验结果与对比 | 第93-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结论与贡献 | 第97-98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附件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