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居住区外部环境更新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既有居住区数量多且日益老化 | 第10页 |
|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第10-11页 |
| ·日益提高的居民生活观念 | 第11页 |
|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11-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4-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情况概述 | 第16-18页 |
| ·国内既有居住区更新的历史沿革 | 第16-17页 |
| ·国内既有居住区更新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 ·研究框架 | 第19-20页 |
| 2 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概述 | 第20-28页 |
| ·我国居住区外部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 第20-21页 |
| ·改革开放至80年代末 | 第21-22页 |
| ·20世纪90年代以后 | 第22-23页 |
| ·居住区外部环境的构成要素 | 第23-25页 |
| ·实体要素 | 第24页 |
| ·非实体要素 | 第24-25页 |
| ·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 ·自然生态因素 | 第25页 |
| ·规划布局和空间形态 | 第25-26页 |
| ·社会因素 | 第26页 |
| ·经济技术因素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郑州市居住区外部环境调研 | 第28-35页 |
| ·郑州市居住区环境的建设发展 | 第28-30页 |
| ·我国住宅建设概况 | 第28页 |
| ·郑州市居住区建设和发展概况 | 第28-30页 |
| ·郑州市既有居住区外部环境的基本概况 | 第30-34页 |
| ·选择调研的既有居住区及选择依据 | 第30-31页 |
| ·调研居住区区位概况 | 第31-32页 |
| ·调研居住区的物质环境概况 | 第32-33页 |
| ·既有居住区的人口经济概况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4. 既有居住区外部环境调研的现状分析及更新思考 | 第35-50页 |
| ·基本功能层面的调研 | 第35-44页 |
| ·公共服务设施 | 第35-40页 |
| ·道路与停车设施 | 第40-42页 |
| ·绿化及活动场地 | 第42-44页 |
| ·环境风貌层面的调研 | 第44-47页 |
| ·外立面及其附属构件 | 第44-45页 |
| ·居住区边界空间 | 第45-46页 |
| ·居住区环境景观 | 第46-47页 |
| ·居住区精神层面的调研 | 第47页 |
| ·既有居住区外部环境更新的原则 | 第47-49页 |
| ·经济性原则 | 第48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48页 |
| ·对城市文脉的延续 | 第48-49页 |
| ·注重居民参与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5 既有居住区外部环境更新方法 | 第50-72页 |
| ·基本功能层面——外部环境使用功能的完善 | 第50-59页 |
| ·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方法 | 第50-52页 |
| ·道路与停车设施的更新方法 | 第52-57页 |
| ·绿化及活动场地的更新方法 | 第57-59页 |
| ·环境风貌层面——视觉环境的美化改造 | 第59-69页 |
| ·边界空间的柔化 | 第59-60页 |
| ·外立面的美化 | 第60-66页 |
| ·环境景观的更新 | 第66-69页 |
| ·居住区精神层面——社区精神的营造 | 第69-72页 |
| ·居住区特色的形成 | 第69-71页 |
| ·居住区精神的形成 | 第71-7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个人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