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完善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一、引言第12-17页
 (一) 选题来源第12页
 (二) 研究价值第12-13页
  1. 理论价值第12页
  2. 实践价值第12-13页
 (三) 研究方法第13页
  1. 辩证思维的方法第13页
  2. 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第13页
 (四) 创新之处第13页
 (五)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7页
二、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概述第17-21页
 (一) 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的含义第17-19页
  1. 环境监管制度概述第17-18页
  2. 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概述第18-19页
 (二) 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的功能第19页
 (三) 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9-21页
三、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的现状第21-34页
 (一) 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1-23页
  1. 《宪法》的规定第21页
  2. 《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第21-22页
  3. 《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第22页
  4.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的规定第22页
  5. 《国控重点监控企业筛选原则和方法》的规定第22页
  6. 其他规定第22-23页
 (二) 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的实践现状第23-24页
  1. 我国不断加大投入和完善各项建设第23页
  2. 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的实践效果不理想第23-24页
 (三) 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26页
  1. 监管机制不完善第24-25页
  2. 监管能力有限第25页
  3. 监管执法不力第25页
  4. 法律责任追究不严第25-26页
 (四) 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6-34页
  1. 监管体制不够合理第26-28页
  2. 监管资源不足第28-29页
  3. 监管动力不足第29-30页
  4. 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善第30-31页
  5. 对监管者的的监督不足第31-34页
四、考察与借鉴外国环境监管制度第34-39页
 (一) 美国环境监管制度概述第34-35页
  1. 立法方面第34页
  2. 监管机构方面第34-35页
  3. 公众参与方面第35页
 (二) 德国环境监管制度概述第35-36页
  1. 立法方面第35页
  2. 监管机构方面第35-36页
  3. 其他方面第36页
 (三) 日本环境监管制度概述第36-37页
  1. 立法方面第36页
  2. 监管机构方面第36页
  3. 其他方面第36-37页
 (四) 外国环境监管制度的优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37-39页
  1. 环境监管法律体系完善第37页
  2. 环境监管体系高效第37页
  3. 环境监管资源充足第37页
  4. 技术控制与法律强制相结合第37页
  5. 公众参与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第37-39页
五、完善我国重点企业排污定额监管制度的建议第39-51页
 (一) 转变观念第39-40页
  1. 转变发展理念第39页
  2. 落实新的政绩考核体系第39-40页
 (二) 完善立法第40-42页
  1. 完善法律规定第40-41页
  2. 完善相关配套法规第41页
  3. 界定重点企业的内涵第41-42页
 (三) 改革监管体制第42-44页
  1. 改革监管模式第42-43页
  2. 健全机构设置第43-44页
  3. 改革检测机构设置第44页
 (四) 完善监管手段第44-46页
  1. 完善行政手段第44-45页
  2. 健全市场手段第45-46页
 (五) 提高监管能力第46-47页
  1. 加大资金投入第46页
  2. 加强物力投入第46-47页
  3. 改进环境技术第47页
 (六) 坚强对监管者的监管第47-51页
  1. 加强体制内的监督第47-48页
  2. 严格责任追究第48-49页
  3. 加强公众监督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注释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探析
下一篇:山区地形遥感图像水体信息的提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