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渝黔铁路北段地质灾害区划及防治对策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第2章 渝黔铁路北段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第17-30页
   ·气象特征第17-18页
   ·地形地貌第18-23页
   ·地层岩性第23-24页
   ·地质构造及地震第24-25页
     ·地质构造第24-25页
     ·地震第25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25-28页
     ·水系及水文特征第25页
     ·地下水类型及其补径排路第25-27页
     ·沿线水质对混凝土侵蚀性评价第27-28页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第28-30页
     ·不良地质第28页
     ·特殊岩土第28-30页
第3章 渝黔铁路北段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特征第30-44页
   ·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第30页
   ·地质灾害基本特征第30-42页
     ·崩塌灾害分布第30-36页
     ·岩溶塌陷灾害分布第36-38页
     ·岩堆灾害分布第38页
     ·采空区灾害分布第38-39页
     ·瓦斯分布第39-42页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第42-44页
     ·内在因素第42-43页
     ·动力因素第43-44页
第4章 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第44-55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第44-45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44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原则第44-45页
     ·危险性评价因子指标的划分及分级第45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概述第45-46页
     ·层次分析法第45-46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46页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第46-50页
     ·划分评价单元第46页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46-47页
     ·各个因素指标隶属度确定第47页
     ·构造一级模糊矩阵第47-48页
     ·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第48-50页
     ·一级模糊变换与二级模糊矩阵第50页
     ·二级模糊综合变换与综合评价第50页
   ·渝黔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区评价第50-53页
   ·渝黔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分区结果分析第53-55页
第5章 渝黔铁路北段主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第55-58页
   ·崩塌的防治第55页
     ·崩塌的防治原则第55页
     ·崩塌的防治措施第55页
   ·坍塌及滑坡的防治第55-56页
     ·坍塌及滑坡的防治原则第55页
     ·坍塌及滑坡的防治措施第55-56页
   ·岩溶塌陷的防治第56页
     ·岩溶塌陷的成因机制第56页
     ·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第56页
   ·采空区塌陷及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第56-58页
结论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项目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工程黄土滑坡3S技术应用研究
下一篇:岩石破碎过程中声发射信号特征物理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