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业集聚机理及其空间计量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与基本构架 | 第12-15页 |
一、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二、基本构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点 | 第15页 |
第二章 文献评述 | 第15-25页 |
第一节 经典理论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一、国外关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二、国内关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典型实证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一、基于集聚度测量的文献 | 第20-21页 |
二、基于集聚影响因素的文献 | 第21-22页 |
三、基于空间计量角度的文献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文献短评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浙江省制造业集聚现状及其形成机理分析 | 第25-46页 |
第一节 制造业集聚的含义 | 第25页 |
第二节 浙江省制造业总体分布现状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浙江省制造业集聚现状 | 第27-32页 |
一、浙江省制造业区位商测算 | 第28-30页 |
二、浙江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测算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制造业集聚形成周期性机理分析 | 第32-43页 |
一、基于历史角度对浙江制造业初始集聚的分析 | 第32-35页 |
二、浙江制造业集聚巩固阶段的机理分析 | 第35-42页 |
三、浙江制造业集聚削弱阶段的机理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影响浙江省制造业集聚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6-58页 |
第一节 传统计量经济学面板建模思路 | 第46页 |
第二节 空间经济学建模思路 | 第46-49页 |
一、空间自相关模型(SAR) | 第47页 |
二、空间误差模型(SEM) | 第47-48页 |
三、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变量的选择、模型的设定、数据的来源 | 第49-53页 |
一、变量的选择 | 第49-51页 |
二、模型的设定 | 第51-53页 |
三、数据的来源 | 第53页 |
第四节 传统面板数据模型 | 第53-54页 |
一、混合模型和异质模型检验 | 第53页 |
二、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检验 | 第53-54页 |
第五节 空间计量模型 | 第54-56页 |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 第54-55页 |
二、Hausman检验 | 第55-56页 |
第六节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第七节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8-6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58-60页 |
一、机理梳理方面 | 第58-59页 |
二、实证分析方面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0-63页 |
一、把握集聚趋势,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 第61页 |
二、培育产业根植性,尽量延长产业链条 | 第61-62页 |
三、努力提高内需,适当延长集聚周期 | 第62页 |
四、利用空间溢出效应,实现质的突破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