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中强化听觉的训练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8-9页 |
| 二、文献回顾与综述 | 第9-10页 |
| 三、研究方法及方案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强化听觉训练方法的理论陈述 | 第12-22页 |
| 第一节 音乐音响效果的参照机制 | 第12-15页 |
| (一) 内心听觉的含义 | 第12页 |
| (二) 内心听觉的运用 | 第12-13页 |
| (三) 内心听觉的培养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强化听觉思维参与意识的认识论基础 | 第15-20页 |
| (一)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间离效果”方法 | 第15-17页 |
| 1. “间离效果”的含义 | 第15-16页 |
| 2. “间离效果”的运用 | 第16-17页 |
| (二) 爱德华·布洛“心理距离”学说 | 第17-20页 |
| 1. “心理距离”学说的含义 | 第17-19页 |
| 2. “心理距离”学说的运用 | 第19-20页 |
| 第三节 强化听觉的训练方法根源——内省法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强化听觉训练方法的方法论基础 | 第22-26页 |
| 第一节录音练习法 | 第22-23页 |
| 第二节 返送练习法 | 第23-24页 |
| 第三节 黑暗练习法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强化听觉训练方法的具体研究 | 第26-57页 |
| 第一节 录音练习法 | 第26-38页 |
| (一) 研究准备 | 第26-27页 |
| 1. 参与者来源 | 第26页 |
| 2. 研究设备 | 第26-27页 |
| (二) 研究设计 | 第27页 |
| (三) 研究过程 | 第27-38页 |
| 第二节 返送练习法 | 第38-50页 |
| (一) 研究准备 | 第38页 |
| 1. 参与者来源 | 第38页 |
| 2. 研究设备 | 第38页 |
| (二) 研究设计 | 第38-39页 |
| (三) 研究过程 | 第39-50页 |
| 第三节 黑暗练习法 | 第50-55页 |
| (一) 研究准备 | 第50-51页 |
| 1. 参与者来源 | 第50-51页 |
| 2. 研究设备 | 第51页 |
| (二) 研究设计 | 第51页 |
| (三) 研究过程 | 第51-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