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敷衍的美育与为人生的美育--农村中小学美育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6页 |
1.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2. 选题缘由 | 第8页 |
3. 核心概念界定 | 第8-9页 |
4.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6.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一、为敷衍的美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 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开发与培养 | 第16-17页 |
2. 学生的人格发展和特长培养受影响 | 第17页 |
3. 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受到阻碍 | 第17页 |
二、为敷衍的美育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17-20页 |
1. 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 第17-18页 |
2. 教师、家长及学生轻视美育 | 第18-19页 |
3. 教育经费不足 | 第19-20页 |
4. 教育系统评估的影响 | 第20页 |
三、为人生的美育在教育中的任务及作用 | 第20-22页 |
1. 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 第20-21页 |
2. 培养受教育者创造美的能力 | 第21-22页 |
3. 提高受教育者的智力水平与个性的发展 | 第22页 |
四、为人生的美育的特性 | 第22-25页 |
1. 感性与理性 | 第22-24页 |
2. 形象性与趣味性 | 第24-25页 |
3. 自由性与包容性 | 第25页 |
五、为人生的美育实施措施 | 第25-32页 |
1.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 第25页 |
2. 更新教师及家长的美育意识 | 第25-26页 |
3. 建立为人生的美育的实施保障机制 | 第26页 |
4. 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精神 | 第26-27页 |
5. 开发地方性艺术资源 | 第27-30页 |
(1) 乡土美 | 第27-28页 |
(2) 乡村建筑美 | 第28-29页 |
(3) 民风习俗美 | 第29页 |
(4) 民间艺术美 | 第29-30页 |
6. 借助社会力量加强艺术教育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