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民事速裁机制之基本理论 | 第16-39页 |
第一节 民事速裁机制的创设背景 | 第16-21页 |
一、 国际背景:全球性“司法危机”及其应对 | 第16-18页 |
二、 国内背景:民事司法双重职能的实现及其途径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民事速裁机制的内涵探析 | 第21-26页 |
一、 “速裁”的称谓由来与基本含义 | 第21-23页 |
二、 “速裁”的性质定位:程序、制度、机制之辨 | 第23-25页 |
三、 “民事速裁机制”的概念界说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民事速裁机制的价值取向 | 第26-33页 |
一、 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取向 | 第26-28页 |
二、 民事速裁机制的具体价值取向 | 第28-33页 |
第四节 民事速裁机制的法理基础 | 第33-39页 |
一、 接受司法裁判权之保障——机制创设的理论原点 | 第33-34页 |
二、 诉讼成本与诉讼收益相适应——机制设计的理论前提 | 第34-36页 |
三、 民事诉讼案件之类型化审理——机制运行的理论依据 | 第36-37页 |
四、 程序保障之程度划分——机制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37-39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之历史与现状分析 | 第39-72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的演生脉络 | 第39-48页 |
一、 古代的民事“速裁”思想与规范 | 第39-41页 |
二、 近代的民事“速裁”思想与规范 | 第41-44页 |
三、 现代的民事“速裁”思想与规范 | 第44-48页 |
第二节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的立法表现与运行现状 | 第48-62页 |
一、 现行民事诉讼立法中民事速裁机制的主要表现 | 第48-52页 |
二、 民事司法实践中民事速裁探索的总体情况 | 第52-57页 |
三、 部分法院民事速裁程序制度运行情况的实证调研 | 第57-62页 |
第三节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62-66页 |
一、 现行民事诉讼立法中速裁性规定的主要问题 | 第62-64页 |
二、 民事司法实践中速裁探索的主要问题 | 第64-66页 |
第四节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 第66-72页 |
一、 司法传统与习惯的长期作用 | 第67-68页 |
二、 诉讼理论研究状况的深刻影响 | 第68-70页 |
三、 现实司法困境的直接介入 | 第70-72页 |
第三章 域外民事速裁机制之比较考察 | 第72-137页 |
第一节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速裁机制的内容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72-103页 |
一、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速裁机制的内容拓析 | 第72-94页 |
二、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速裁机制的异同比较 | 第94-100页 |
三、 两大法系国家民事速裁机制的发展趋势 | 第100-103页 |
第二节 域外民事速裁机制的类型及设置原理探究 | 第103-137页 |
一、 域外民事速裁机制的类型分析 | 第103-116页 |
二、 不同类型民事速裁程序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116-124页 |
三、 不同类型民事速裁程序制度的设置原理 | 第124-132页 |
四、 域外民事速裁机制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第132-137页 |
第四章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之改革思路 | 第137-157页 |
第一节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137-144页 |
一、 必要性 | 第137-140页 |
二、 可行性 | 第140-144页 |
第二节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144-157页 |
一、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的功能定位 | 第144-147页 |
二、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的基本要求 | 第147-149页 |
三、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的理念引导 | 第149-152页 |
四、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的改革路径 | 第152-153页 |
五、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的立法体例与内容架构 | 第153-157页 |
第五章 我国民事速裁机制之具体构建 | 第157-187页 |
第一节 民事诉讼程序的优化 | 第157-174页 |
一、 民事诉讼程序的合理分化及其体系的科学构建 | 第158-161页 |
二、 第一审程序中各类民事速裁程序模式的形成与衔接 | 第161-171页 |
三、 上诉审程序与再审程序的速裁性改造 | 第171-174页 |
第二节 法官与当事人诉讼促进职权与义务的强化 | 第174-183页 |
一、 民事诉讼程序中法院(法官)与当事人权限的均衡配置 | 第174-179页 |
二、 法官诉讼促进职权的强化及其主要内容 | 第179-181页 |
三、 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强化及其主要内容 | 第181-183页 |
第三节 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 第183-187页 |
一、 法院内部民事审判机构与组织的适当调整 | 第183-184页 |
二、 法院人事制度的深入改革 | 第184-18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7-1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93-194页 |
致谢 | 第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