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第2章 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第20-27页 |
·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理论依据 | 第20-23页 |
·政策执行的模糊—冲突模型 | 第20-21页 |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 第21页 |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 第21-22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 第22-23页 |
·大学生村官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现实依据 | 第23-27页 |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需要 | 第23-24页 |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第24-25页 |
·提高农村干部综合素质的需要 | 第25-26页 |
·开辟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的需要 | 第26-27页 |
第3章 湖南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现状透视 | 第27-42页 |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27-31页 |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选聘的步骤与程序 | 第27-29页 |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待遇和保障政策 | 第29-30页 |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的管理与服务 | 第30-31页 |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现状 | 第31-35页 |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整体实施状况 | 第31-33页 |
·湖南省内市州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现状 | 第33-35页 |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大学生村官政策缺乏法律的必要保障 | 第35-36页 |
·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技术手段的缺失 | 第36页 |
·大学生村官后续政策稳定性不强 | 第36-37页 |
·大学生村官服务管理欠通畅 | 第37-38页 |
·大学生村官在岗位上的各种不适应 | 第38-39页 |
·湖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原因 | 第39-42页 |
·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及时建立 | 第39页 |
·公众观念的滞后 | 第39页 |
·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 第39-40页 |
·大学生履职能力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够适应 | 第40页 |
·大学生村官对发展出路尚存疑虑 | 第40-42页 |
第4章 其他省市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经验借鉴 | 第42-48页 |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经验借鉴 | 第42-44页 |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42页 |
·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创新经验 | 第42-44页 |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经验借鉴 | 第44-48页 |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现状 | 第44-45页 |
·河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实践经验 | 第45-48页 |
第5章 改进湖南省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路径 | 第48-55页 |
·完善大学生村官宏观领导体系 | 第48-50页 |
·完善理念引导政策 | 第48-49页 |
·完善宏观管理政策 | 第49-50页 |
·完善社会推动政策 | 第50页 |
·完善大学生村官导向体系 | 第50-52页 |
·完善科学选聘政策 | 第50-51页 |
·完善能力提升政策 | 第51页 |
·完善考核激励政策 | 第51-52页 |
·完善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体系 | 第52-53页 |
·完善职能作用政策 | 第52页 |
·完善创业带富政策 | 第52页 |
·完善科技示范政策 | 第52-53页 |
·完善大学生村官保障流动体系 | 第53-55页 |
·完善待遇保障政策 | 第53-54页 |
·完善权益维护政策 | 第54页 |
·完善有序流动机制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