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路面材料与结构的研究 | 第10-11页 |
·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 | 第11-13页 |
·路面层间粘结理论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层间粘结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的影响 | 第15-29页 |
·层间粘结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算例概况 | 第16页 |
·基于规范的水泥路面结构设计 | 第16-18页 |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荷载应力分析数值模型 | 第18-19页 |
·边界条件 | 第19-20页 |
·标准轴载层间粘结计算方案及计算结果 | 第20-23页 |
·超载层间粘结计算方案及计算结果 | 第23-25页 |
·层间粘结不同状态的温度应力分析 | 第25-2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规范双层板模型下层板荷载应力公式修正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非均质水泥路面损伤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29-45页 |
·水泥混凝土面层和基层材料的非均质力学特征 | 第29-30页 |
·非均质水泥路面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常用数学描述模型 | 第31-33页 |
·均匀分布 | 第31-32页 |
·正态分布 | 第32-33页 |
·Weibull 分布 | 第33页 |
·对数正态分布 | 第33页 |
·水泥路面结构层材料损伤力学本构模型构建 | 第33-35页 |
·非均质水泥路面损伤力学模型构建 | 第35-36页 |
·材料非均质模拟方法 | 第35-36页 |
·细观单元损伤力学模型 | 第36页 |
·材料参数确定方法 | 第36页 |
·非均质水泥路面结构细观损伤力学模型的构建 | 第36-44页 |
·数值实现方法 | 第36页 |
·非均质水泥路面结构数值模型生成实例 | 第36-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非均质水泥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 第45-59页 |
·算例设计及计算方案 | 第45-46页 |
·算例设计 | 第45页 |
·计算方案 | 第45-46页 |
·网格划分 | 第46-47页 |
·抗弯拉疲劳强度 | 第47页 |
·边界条件 | 第47页 |
·力学参数 | 第47-49页 |
·水泥混凝土材料非均质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 第49-57页 |
·水泥混凝土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对水泥路面板底拉应力的影响 | 第49-54页 |
·基层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对水泥路面板底应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面层和基层材料非均质力学特性对水泥路面板底应力的综合影响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的技术措施 | 第59-63页 |
·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力学参数非均质水平 | 第60页 |
·增强水泥路面面层和基层之间的结合 | 第60-61页 |
·水泥混凝土路面切缝技术 | 第61页 |
·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