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一、导论 | 第11-15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 农村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养老保障提出严峻挑战 | 第11页 |
2. 土地收入仍然是农村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 | 第11-12页 |
3.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养老保障出现新的变化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五) 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二、相关理论简述 | 第15-20页 |
(一) 土地制度的涵义 | 第15页 |
(二) 土地的生存保障功能 | 第15-16页 |
(三) 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 | 第16页 |
(四) 农村养老保障的涵义 | 第16-17页 |
(五) 农村养老保障的模式 | 第17-20页 |
1. 老年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家庭 | 第17-19页 |
2. 家庭观念的弱化对家庭养老模式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三、邯郸市农村土地养老保障的问题 | 第20-32页 |
(一) 邯郸市土地养老保障程度在逐渐弱化 | 第20-23页 |
1. 土地收入在养老经济支持中的比重下降 | 第20页 |
2. 不同农户对土地养老支持程度的态度 | 第20-23页 |
(二) 邯郸市土地养老保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1. 调查村土地使用状况 | 第23-24页 |
2. 经营面积对土地养老保障的影响 | 第24-26页 |
3. 种植结构对土地养老保障的影响 | 第26页 |
4. 经营方式对土地养老保障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三) 当前土地养老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1. 土地养老保障能力在不断弱化 | 第28-30页 |
2. 土地仍然承担着重要的养老功能 | 第30-32页 |
四、邯郸市农村土地养老保障的实现机制 | 第32-42页 |
(一) 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 第32-36页 |
1.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特征及缺陷 | 第32-34页 |
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目标 | 第34-35页 |
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养老的影响 | 第35-36页 |
(二) 农村土地经营形式的多元化 | 第36-38页 |
1.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36-37页 |
2. 公司加农户模式 | 第37页 |
3. 家庭农场经营 | 第37-38页 |
(三) 土地从生存保障到投资保障 | 第38-42页 |
1. 土地股份合作制 | 第38-39页 |
2. 宅基地的使用权 | 第39-40页 |
3. 土地换保障 | 第40-42页 |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42-47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1. 土地对农村养老的作用虽然弱化,但是作为社会养老的补充依然不可或缺 | 第42页 |
2. 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土地价值的实现对弥补养老缺口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 第42-43页 |
3. 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取决于自我养老能力 | 第43页 |
4.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提高土地养老保障程度 | 第43-44页 |
(二) 对策建议 | 第44-47页 |
1. 明晰产权,把土地作为农民养老保障的最后防线 | 第44-45页 |
2. 保障农村老人的土地发展权,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 | 第45页 |
3. 建立资源整合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 | 第50-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