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企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企业跨国并购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企业跨国并购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企业跨国并购风险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风险问题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三、论文创新点 | 第14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理论研究 | 第16-21页 |
一、企业跨国并购理论简要回顾 | 第16-17页 |
(一)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 第16页 |
1、企业价值低估论 | 第16页 |
2、产业组织理论 | 第16页 |
3、组织学习理论 | 第16页 |
(二) 跨国并购效应理论 | 第16-17页 |
1、跨国并购与股东收益效应 | 第16页 |
2、跨国并购与经济发展效应 | 第16页 |
3、跨国并购与企业经营业绩 | 第16-17页 |
二、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风险 | 第17-21页 |
(一) 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基于企业层面 | 第17-19页 |
1、显性风险 | 第17页 |
2、隐性风险 | 第17-18页 |
3、存续风险 | 第18-19页 |
(二) 企业跨国并购风险:基于国家层面 | 第19-21页 |
(1) 政治风险 | 第19-20页 |
(2) 由于目标企业所在国局势动荡导致的风险 | 第20页 |
(3) 由于目标企业所在国法制不健全导致的风险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钢铁企业跨国并购状况 | 第21-30页 |
一、我国钢铁行业总体状况 | 第21-25页 |
(一) 中国钢铁业铁矿石进出口状况分析 | 第21-24页 |
1、国际铁矿石出口状况分析 | 第21-23页 |
2、中国铁矿石进口状况分析 | 第23-24页 |
(二) 中国钢铁企业和国外钢铁企业对比面临的问题 | 第24-25页 |
1、中国的钢铁企业集中度不高 | 第24页 |
2、中国整个钢铁产业的总产能庞大 | 第24-25页 |
二、我国钢铁行业跨国并购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 第25-27页 |
(一) 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26页 |
1、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必要性:企业层面 | 第25-26页 |
2、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必要性:国家层面 | 第26页 |
(二) 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可能性分析 | 第26-27页 |
1、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 | 第26页 |
2、外汇储备为海外并购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 第26-27页 |
3、国外需要中国投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 第27页 |
三、我国钢铁行业跨国并购状况 | 第27-28页 |
(一) 跨国并购数量不断增加 | 第27页 |
(二)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收购面临着众多的风险 | 第27-28页 |
(三)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铁矿山资产时多为溢价收购 | 第28页 |
四、我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 | 第28-30页 |
(一) 一般性风险 | 第28页 |
(二) 由钢铁行业自身特点而形成的风险 | 第28-30页 |
1、中国钢铁行业自身特点 | 第28-29页 |
2、中国钢铁行业自身特点形成的风险 | 第29-30页 |
第四章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风险防范策略 | 第30-43页 |
一、成功的案例借鉴 | 第30-32页 |
(一) 日本模式概述 | 第30页 |
(二) 日本模式经典案例——三井财团与三大矿山的合作 | 第30-32页 |
(三) 日本模式成功借鉴——华菱钢铁集团收购FMG | 第32页 |
二、中国钢铁企业海外并购风险防范 | 第32-43页 |
(一) 企业层面风险防范策略分析——显性风险 | 第32-34页 |
1、对信息不对称风险的防范 | 第32-33页 |
2、对评估风险的防范 | 第33-34页 |
(二) 对企业层面风险防范策略分析——隐性风险 | 第34-36页 |
1、对资产风险的防范 | 第34页 |
2、对负债风险的防范 | 第34-35页 |
3、对资金成本风险的防范 | 第35-36页 |
4、对离退休人员风险的防范 | 第36页 |
(三) 对企业层面风险防范策略分析——存续风险 | 第36-39页 |
1、对管理风险的防范 | 第36-37页 |
2、对市场风险的防范 | 第37页 |
3、对行政风险的防范 | 第37页 |
4、对规模经济风险的防范 | 第37-38页 |
5、对企业文化风险的防范 | 第38-39页 |
6、对法律风险的防范 | 第39页 |
(四) 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收购国家层面风险防范 | 第39-40页 |
(五) 对中国钢铁企业自身特点导致的海外收购风险的应对措施 | 第40-43页 |
1、将国内钢铁产能转移到铁矿石资源丰富国家 | 第41页 |
2、把握时机,积极参股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商 | 第41-42页 |
3、积极参与国际铁矿石衍生品交易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答谢词 | 第46-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