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20页 |
0. 导论 | 第20-35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 | 第28-29页 |
·论文结构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29-33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9-32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33-35页 |
1.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及其有效性的基础理论 | 第35-70页 |
·产权的定义 | 第35-41页 |
·对产权的界定 | 第35-39页 |
·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 | 第39-41页 |
·产权分析的基本工具:交易费用 | 第41-44页 |
·交易费用的定义 | 第41-43页 |
·交易费用、产权安排及资源配置效率 | 第43-44页 |
·产权结构的界定 | 第44-48页 |
·从组织形式界定产权结构 | 第44-45页 |
·从产权要素角度对产权结构的界定 | 第45-47页 |
·本文对产权结构的界定 | 第47-48页 |
·本文对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 | 第48-49页 |
·产权结构有效性的量化指标:效率 | 第49-64页 |
·效率的内涵及主要研究方向 | 第49-53页 |
·评价企业前沿效率的主要实证方法:利润效率法和成本效率法 | 第53-54页 |
·前沿效率的主要测度函数与估计方法 | 第54-63页 |
·效率与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关系 | 第63-64页 |
·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实现途径:激励 | 第64-69页 |
·激励的内涵 | 第64-65页 |
·激励机制 | 第65-66页 |
·激励的相关理论 | 第66-69页 |
·本文对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界定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2.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分析的理论框架 | 第70-96页 |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70-71页 |
·寿险公司效率及其测度 | 第71-79页 |
·传统的寿险公司效率评价指标 | 第72-73页 |
·本文对寿险公司效率内涵的界定 | 第73页 |
·效率的测度方法在保险公司中的应用 | 第73-75页 |
·本文对寿险公司效率研究方法和测度函数的选择 | 第75-79页 |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及其有效性 | 第79-85页 |
·对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界定 | 第79-81页 |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股权结构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 | 第81-85页 |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及其有效性 | 第85-95页 |
·本文对寿险公司经理的界定 | 第85-87页 |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理论概述 | 第87-91页 |
·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的关系 | 第91-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3.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 第96-122页 |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演变 | 第96-105页 |
·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历史演进 | 第96-100页 |
·寿险公司的产权结构改革:以中国人寿为例 | 第100-105页 |
·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 | 第105-113页 |
·股权结构呈现出三种典型的控股模式 | 第105-109页 |
·境外资本陆续入股并相对控股部分寿险公司 | 第109-110页 |
·民营资本积极参股中国寿险公司 | 第110-112页 |
·银行相继参股中国寿险公司 | 第112-113页 |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的状况分析 | 第113-120页 |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发展历程 | 第113-115页 |
·中国上市寿险公司经理报酬激励机制对比 | 第115-119页 |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 第119-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4. 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 第122-152页 |
·美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 第122-129页 |
·美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 第122-125页 |
·美国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 第125-126页 |
·美国部分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 | 第126-129页 |
·英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 第129-136页 |
·英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 第129-133页 |
·英国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 第133-134页 |
·英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以标准人寿和法通保险集团为例 | 第134-136页 |
·日本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 第136-141页 |
·日本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 第136-139页 |
·日本部分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 第139-140页 |
·日本寿险公司的经理激励分析:以第一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为例 | 第140-141页 |
·台湾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状况分析 | 第141-147页 |
·台湾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变迁 | 第142-143页 |
·台湾主要寿险公司股权结构分析 | 第143-145页 |
·台湾主要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机制分析 | 第145-147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对中国的启示 | 第147-151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的特点 | 第147-149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寿险公司产权结构对中国的启示 | 第149-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5. 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性分析:股权结构与寿险公司效率 | 第152-178页 |
·变量选取及样本选择 | 第152-161页 |
·因变量选取 | 第152-153页 |
·自变量选取 | 第153-158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158-161页 |
·股权结构与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 第161-169页 |
·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SFA)利润效率模型 | 第161-162页 |
·实证工具 | 第162-163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63-169页 |
·股权结构与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 第169-176页 |
·中国寿险公司随机前沿(SFA)成本效率模型 | 第169-170页 |
·实证工具 | 第170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70-176页 |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176-17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7-178页 |
6. 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有效性分析:经理激励与寿险公司效率 | 第178-192页 |
·变量选取及样本选择 | 第178-182页 |
·因变量选取 | 第178-179页 |
·自变量选取 | 第179-180页 |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180-182页 |
·经理报酬激励与中国寿险公司利润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 第182-186页 |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SFA)利润效率模型 | 第182-183页 |
·实证工具 | 第183-184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84-186页 |
·经理报酬激励与中国寿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关系:基于SFA的实证分析 | 第186-190页 |
·中国上市保险公司随机前沿(SFA)成本效率模型 | 第186-187页 |
·实证工具 | 第187-188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88-190页 |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 第190-191页 |
·本章小结 | 第191-192页 |
7.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思路及策略 | 第192-209页 |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产权结构有效性的总体思路 | 第192-193页 |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有效性:模式、措施及制度保证 | 第193-203页 |
·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有效模式:多股制衡的多元化网络式股权结构 | 第194-196页 |
·促使寿险公司股权结构有效的重要措施:引入战略投资者 | 第196-199页 |
·实现有效的寿险公司股权结构的制度保证:强化监管 | 第199-203页 |
·提升中国寿险公司经理激励的有效性: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 第203-208页 |
·有效的物质激励:实行经理报酬契约的结构化安排 | 第203-205页 |
·有效的精神激励:实现经理的贡献与其控制权相对称 | 第205-206页 |
·提升经理激励有效性的有益补充:良好的经理声誉激励 | 第206-208页 |
·本章小结 | 第208-209页 |
参考文献 | 第209-226页 |
附录 | 第226-254页 |
后记 | 第254-256页 |
致谢 | 第256-25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