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农地征用利益博弈分析--基于四川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现实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4-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论文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41页 |
·产权理论 | 第19-23页 |
·产权基本概念 | 第19-20页 |
·产权内容特征 | 第20-22页 |
·产权的界定 | 第22页 |
·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产权安排 | 第22-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3-27页 |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委托代理理论特征 | 第24页 |
·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7页 |
·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公共域 | 第27-30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7-30页 |
·产权公共域 | 第30页 |
·土地征用相关研究综述 | 第30-38页 |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 | 第31-33页 |
·农地征用过程中利益博弈研究 | 第33-35页 |
·农民弱势研究 | 第35-36页 |
·农地产权公共域 | 第36-38页 |
·新型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 第38-41页 |
·村民代表的产生 | 第38-39页 |
·村民代表的职能 | 第39-41页 |
3. 农民-村民代表-地方政府静态博弈分析 | 第41-48页 |
·静态博弈简介 | 第41-43页 |
·静态博弈假设 | 第41-42页 |
·静态博弈过程 | 第42-43页 |
·静态博弈均衡 | 第43页 |
·被征地农民-村民代表-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 第43-48页 |
·村民代表与被征地农民的博弈 | 第44-46页 |
·村民代表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 第46-48页 |
4. 农民-村民代表-地方政府演化博弈分析 | 第48-61页 |
·演化博弈介绍 | 第48-49页 |
·演化博弈下各方收益分析 | 第49-58页 |
·村民代表与被征地农民策略分析 | 第49-54页 |
·地方政府与村民代表的行为分析 | 第54-58页 |
·征地过程中利益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成功监管概率 | 第59页 |
·监督成本 | 第59-60页 |
·对寻租行为的惩罚力度 | 第60-61页 |
5. 基于演化博弈对四川JY的实证分析 | 第61-68页 |
·四川JY样点概况 | 第61-65页 |
·JY概况 | 第61页 |
·JY征地的补偿安置政策 | 第61-63页 |
·MY新城基本情况及数据处理 | 第63-65页 |
·被征地农民与村民代表的利益分配 | 第65-68页 |
6. 农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第68-78页 |
·土地征用中利益分配存在的问题 | 第68-73页 |
·村民代表存在潜在寻租行为 | 第68-69页 |
·委托代理关系模糊 | 第69-70页 |
·土地征用中产权公共域的存在 | 第70-71页 |
·安置补偿标准存在争议 | 第71-72页 |
·征地范围界定不清 | 第72-73页 |
·农地征用利益寻租解决措施 | 第73-78页 |
·加大村民代表潜在寻租行为监督 | 第73-74页 |
·完善农地征用中委托-代理关系 | 第74-75页 |
·明确界定和执行产权 | 第75-76页 |
·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 | 第76-77页 |
·明确公共利益范围,保护私人利益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