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概述 | 第9-17页 |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发展与特点 | 第9-13页 |
·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发展与特点 | 第13-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剪力滞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剪力滞定义 | 第17-19页 |
·剪力滞效应的参数 | 第19-21页 |
·混凝土斜拉桥主梁剪力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剪力滞效应的研究前景 | 第23-25页 |
·分析理论 | 第23-24页 |
·荷载形式 | 第24页 |
·结构形式 | 第24页 |
·实用计算 | 第24-25页 |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依托工程——松原市第二松花江大桥主桥 | 第25-2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剪力滞研究理论 | 第27-63页 |
·能量变分法 | 第27-41页 |
·基本假设 | 第27-28页 |
·基本微分方程的推导 | 第28-31页 |
·简支、悬臂梁剪力滞效应 | 第31-34页 |
·叠加原理 | 第34-35页 |
·有限差分法 | 第35-38页 |
·选取纵向位移函数 | 第38-41页 |
·有关能量变分法的讨论 | 第41页 |
·比拟杆法 | 第41-47页 |
·基本思路 | 第42-45页 |
·利用三杆比拟法建立求解微分方程 | 第45-46页 |
·处理和求解边界条件 | 第46-47页 |
·有关比拟杆法的讨论 | 第47页 |
·有限段法 | 第47-52页 |
·梁段单元的位移模式 | 第48-51页 |
·梁段单元荷载列阵以及刚度矩阵 | 第51-52页 |
·有关有限段法的讨论 | 第52页 |
·有限单元法 | 第52-53页 |
·斜拉桥主梁剪力滞分析方法 | 第53-61页 |
·在弯矩与轴力共同作用下的比拟杆法 | 第53-56页 |
·在弯矩与轴力共同作用下的能量变分法 | 第56-61页 |
·不同分析方法的对比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MIDAS FEA 空间有限元模拟 | 第63-69页 |
·有限元法介绍 | 第63-64页 |
·有限元法的概念 | 第63页 |
·有限元法的思路 | 第63-64页 |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与模型建立思路 | 第64-66页 |
·有限元软件的选择 | 第64-65页 |
·建模思路 | 第65-6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66页 |
·有限元模型的简介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第二松花江大桥剪力滞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69-94页 |
·不考虑附加构造的双主梁的剪力滞效应研究 | 第69-75页 |
·自重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 | 第70-72页 |
·索力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 | 第72-74页 |
·挂篮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 | 第74-75页 |
·考虑横坡的双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 | 第75-80页 |
·计入横坡的剪力滞效应 | 第76-78页 |
·增大横坡后的剪力滞效应 | 第78-80页 |
·考虑纵向肋的双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 | 第80-85页 |
·计入纵向肋的剪力滞效应 | 第80-83页 |
·加宽纵向肋的剪力滞效应 | 第83-85页 |
·考虑横隔板的双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 | 第85-89页 |
·考虑横隔板后的剪力滞效应 | 第85-87页 |
·增大横隔板刚度的剪力滞效应 | 第87-89页 |
·考虑预应力作用的双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 | 第89-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第二松花江大桥施工阶段与成桥剪力滞效应分析 | 第94-101页 |
·不同施工阶段的剪力滞分析 | 第94-98页 |
·零号块完成后的剪力滞效应 | 第94-95页 |
·最大双悬臂状态下的剪力滞效应 | 第95-98页 |
·成桥阶段的剪力滞分析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变分法求解双主梁剪力滞效应 | 第101-111页 |
·基本假定 | 第101-102页 |
·基本方程的推导 | 第102-105页 |
·推导求解微分方程 | 第102-104页 |
·顶板中的应力 | 第104-105页 |
·简支、悬臂梁剪力滞效应 | 第105-108页 |
·集中力下的简支梁 | 第105-106页 |
·均布力下的简支梁 | 第106-107页 |
·集中力下的悬臂梁 | 第107页 |
·均布力下的悬臂梁 | 第107-108页 |
·数值实例 | 第108-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结论 | 第111页 |
·展望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6-11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 | 第116页 |
参加的重要科研项目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