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二氧化硫的水吸收与解吸特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8-10页
     ·燃煤二氧化硫的排放第8-9页
     ·二氧化硫的危害第9-10页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的概述第10-15页
     ·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现状第10-12页
     ·脱硫技术分类第12-13页
     ·主要烟气脱硫技术第13-15页
   ·烟气脱硫工艺综合比较第15页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15-17页
第二章 吸收与解吸二氧化硫的理论分析第17-28页
   ·二氧化硫的吸收原理第17-24页
     ·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的吸收过程第17-22页
     ·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的传质过程第22-24页
   ·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的解吸原理第24-26页
     ·解吸的方法第24页
     ·解吸基于的理论第24-26页
   ·影响吸收和解吸的因素第26-28页
     ·pH 值第26页
     ·液气比第26页
     ·吸收温度第26-27页
     ·解吸温度第27页
     ·二氧化硫的初始浓度第27页
     ·硫酸根离子浓度第27-28页
第三章 分析方法的确定第28-36页
   ·吸收液的选择第28页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8-29页
   ·二氧化硫的分析方法第29-31页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第31-32页
   ·溶液中各离子组分的确定第32-33页
   ·pH 酸度计测量高温溶液的方法第33-36页
第四章 吸收与解吸特性试验第36-48页
   ·试验装置系统及工艺流程第36-38页
     ·吸收试验装置及流程第36-37页
     ·解吸试验装置及流程第37-38页
   ·水吸收二氧化硫的试验研究第38-40页
     ·吸收液初始pH 值对二氧化硫吸收效果的影响第38页
     ·二氧化硫与水的体积比和pH 值的关系第38-39页
     ·不同pH 值下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后的组分分析第39-40页
   ·二氧化硫解吸试验研究第40-46页
     ·加热解吸第40-42页
     ·负压解吸第42-44页
     ·通入空气进行解吸第44-45页
     ·加热、负压、通入空气联合解吸第45-46页
   ·吸收—解吸循环试验第46-4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结论第48页
   ·问题及展望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致谢第53-54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危险货物运输罐车事故预警决策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Visual MODFLOW的呼和浩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