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其他哲学流派论文--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

赖特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理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导论第7-10页
 一、选题意义第7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9页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9-10页
第一章 阶级分析:经典遗产及其在20世纪的发展第10-17页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第10-14页
  (一) 阶级的多层含义第10-11页
  (二) 马克思关于阶级意识的分析第11-13页
  (三) 阶级斗争理论第13-14页
 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与新的阶级理论第14-17页
  (一)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第14-15页
  (二)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理论第15-17页
第二章 赖特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理论第17-48页
 一、中间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地位第17-24页
  (一) 对“阶级”的概念约束第17-19页
  (二) 对几种“中间阶级”定位观点的批判第19-21页
  (三)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的矛盾地位与分类第21-24页
 二、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第24-29页
  (一) 对罗默的以剥削为核心的阶级理论的补充与修正第24-26页
  (二) 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的提出第26-28页
  (三)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第28-29页
 三、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理论的经验论证第29-40页
  (一) 经验论证一:对竞争性的工人阶级定义的判别第30-33页
  (二) 经验论证二:美国与瑞典社会阶级结构的分析与比较第33-37页
  (三) 经验论证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意识的微观考察第37-40页
 四、积极的阶级妥协理论第40-48页
  (一) 阶级妥协的概念和现实条件第40-42页
  (二) 积极的阶级妥协的策略博弈及其模型第42-44页
  (三) 积极的阶级妥协的实现机制第44-48页
第三章 赖特阶级结构理论的内在逻辑及评析第48-55页
 一、赖特阶级结构理论的内在逻辑第48-51页
  (一) 赖特阶级分析的逻辑层次第48-50页
  (二) 阶级分析方法与阶层分析方法的结合第50-51页
 二、赖特阶级理论的时代价值与局限性第51-55页
  (一) 赖特阶级理论的时代价值第51-52页
  (二) 赖特阶级理论的局限性第52-55页
结束语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庄子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借鉴价值
下一篇: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适应性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