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增强中学教师师德评价实效的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中学为例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2页
文献综述第12-16页
引言第16-19页
一、中学教师师德评价的学理阐释第19-27页
 (一) 中学教师师德的特质第19-22页
  1. 示范性第20页
  2. 全面性第20-21页
  3. 个体性和协作性第21页
  4. 影响的长期性第21-22页
 (二) 师德评价的理论依据第22-27页
  1. 人力资源原理的品德测评理论第22-24页
  2. 伦理学的动机和效果统一论第24-27页
二、当前中学教师师德评价现状第27-38页
 (一) 中学教师师德评价的成功经验第27-30页
  1. 教师考评推行“师德一票否定制”第27页
  2. 师德评价内容具有时代特色第27-28页
  3. 师德评价主体多元化第28-29页
  4. 师德评价更加注重促进教师发展第29-30页
 (二) 当前师德评价存在的问题第30-34页
  1. 师德评价标准过于宽泛第30-31页
  2. 缺乏硬性师德评价指标,似有却无第31-32页
  3. 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所占权重系数过大第32-33页
  4. 师德评价过程回避了育人为本第33页
  5. 师德评价结果得不到有效运用第33-34页
 (三) 中学教师师德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4-38页
  1. 社会转型期对师德建设的冲击第34-35页
  2. 应试教育体制改革滞后损害师德评价的力度第35-36页
  3. 学校管理部门对师德评价不重视第36-37页
  4. 对师德评价问题的研究不够第37-38页
三、强化中学教师师德评价实效的思路第38-53页
 (一) 完善师德评价的机制第38-42页
  1. 为教师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第38-39页
  2. 规范师德评价的环节第39-40页
  3. 正确定位师德评价的目的第40-42页
 (二) 建立合理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第42-46页
  1. 师德评价内容的四个维度第42-44页
  2. 师德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第44-46页
 (三) 突出教育实践的师德评价核心地位第46-48页
  1. 动机和效果的统一第47-48页
  2. 遵循“三个有利于”标准第48页
 (四) 建立师德评价多元化机制第48-51页
  1. 合理分配师德评价主体所占权重系数第49-50页
  2. 发挥多元化师德评价主体的监督作用第50-51页
 (五) 合理利用师德评价结果进行奖惩和激励第51-53页
  1. 根据师德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奖惩第51-52页
  2. 根据师德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的激励和改进第52-53页
结束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学生对幂与指数函数的理解
下一篇:中学校长与高校教育研究者思维惯习比较研究--基于其教育语篇的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