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 研究现状和意义 | 第7-12页 |
二 课题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12-14页 |
上编 杨慎散文分体研究 | 第14-61页 |
第一节 序、跋体研究 | 第14-24页 |
第二节 墓、碑铭及祭文体研究 | 第24-29页 |
第三节 记体研究 | 第29-39页 |
第四节 论体研究 | 第39-48页 |
第五节 书体研究 | 第48-55页 |
第六节 赋体研究 | 第55-61页 |
下编 杨慎散文艺术研究 | 第61-91页 |
第一节 杨慎散文的艺术特色 | 第61-70页 |
(一) 注重吸收前代文学营养,做到独立创新 | 第61-63页 |
(二) 每一篇文章都无雷同,各具特色 | 第63-65页 |
(三) 感情真挚,义正辞严 | 第65-68页 |
(四) 保持客观中立的思想态度 | 第68-70页 |
第二节 杨慎的“神、圣、工、巧”的文章观 | 第70-83页 |
(一) 强调文章“神、圣、工、巧”的主旨思想及文化价值 | 第71-74页 |
(二) 在“神、圣、工、巧”之上,主张以“美”的原则来衡量 | 第74-77页 |
(三) 重视“辞达、简要、新奇”等修辞 | 第77-80页 |
(四) 杨慎文章观中存在的矛盾之处 | 第80-83页 |
第三节 杨慎的文章史观 | 第83-91页 |
(一) 秉着时代文学的观念,构建与众不同的文章史观 | 第83-85页 |
(二) 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推出各时期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 第85-87页 |
(三) 杨慎文章史观中的矛盾之处 | 第87-91页 |
结语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专著类 | 第93-94页 |
期刊类 | 第94-95页 |
硕士论文 | 第95页 |
博士论文 | 第95-96页 |
附 杨慎散文对简绍芳《杨文宪升庵先生年谱》的补遗 | 第96-108页 |
后记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