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内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 第8-9页 |
| ·国外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 ·国内外质量管理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 ·论文框架和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22页 |
| ·质量管理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 ·质量检验阶段 | 第14-15页 |
|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 第15-16页 |
|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 第16-17页 |
| ·中国与美国制造业管理模式 | 第17-19页 |
| ·中国制造业管理模式 | 第17-18页 |
| ·美国制造业管理模式 | 第18-19页 |
| ·比较研究理论综述 | 第19-22页 |
| ·比较研究的内涵 | 第19页 |
| ·比较研究的历史和背景 | 第19-20页 |
| ·比较研究的应用 | 第20-22页 |
| 3 中美制造业质量管理活动比较的实证研究 | 第22-27页 |
| ·可比性分析 | 第22-23页 |
| ·中美两国概况 | 第22页 |
| ·中美两国制造业概述 | 第22-23页 |
| ·问卷调查设计 | 第23-27页 |
| ·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指标选取 | 第23-26页 |
| ·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26页 |
| ·数据收集 | 第26-27页 |
| 4 中美制造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实证分析 | 第27-40页 |
| ·数据分析 | 第27-30页 |
| ·数据信度分析 | 第27-28页 |
| ·数据效度分析 | 第28-30页 |
| ·方差分析 | 第30页 |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0-36页 |
| ·关于顾客 | 第31页 |
| ·关于设备和设施投资 | 第31-32页 |
| ·关于与他人一起工作 | 第32页 |
| ·关于制定全球性决策的观念 | 第32-33页 |
| ·关于管理控制的观念 | 第33页 |
| ·关于供应商整合的观念 | 第33-34页 |
| ·工程再造计划 | 第34页 |
| ·单元式制造 | 第34-35页 |
| ·质量改进努力 | 第35页 |
| ·预防性维修 | 第35-36页 |
| ·拉动式生产 | 第36页 |
| ·实证结果讨论 | 第36-40页 |
| 5 对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活动的建议 | 第40-44页 |
| ·适应世界管理发展趋势,引进先进制造技术,提高我国的制造水平 | 第40-41页 |
| ·强化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学习型组织 | 第41-42页 |
| ·关键绩效指标的引入,加强员工对质量管理的重视 | 第42-43页 |
| ·重视和完善与顾客的关系,同时强化与供应商的关系 | 第43-44页 |
| 6 结论 | 第44-46页 |
| ·研究结果 | 第44-45页 |
| ·研究展望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附录 | 第50页 |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