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0-21页 |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研究框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页 |
| ·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 ·会计政策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 ·农业的特殊性及农业会计政策的界定 | 第19-21页 |
| 第2章 国外代表性农业会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 第21-40页 |
| ·国外代表性农业会计政策的制定 | 第21-30页 |
| ·美国农业会计政策 | 第21-23页 |
| ·加拿大农业会计政策 | 第23-25页 |
| ·IAS41:农业 | 第25-28页 |
| ·澳大利亚农业会计政策 | 第28-30页 |
| ·国外代表性农业会计政策的执行 | 第30-39页 |
| ·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上市公司农业会计政策的执行 | 第30-33页 |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农业会计政策的执行 | 第33-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我国农业会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 第40-62页 |
| ·我国农业会计政策的制定 | 第40-45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农业会计政策的执行 | 第45-61页 |
| ·生物资产分类 | 第49-51页 |
| ·生物资产计量属性选择 | 第51-55页 |
|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 | 第55-58页 |
| ·生物资产折旧 | 第58-60页 |
| ·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 第60页 |
| ·农业活动收益信息披露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4章 中外农业会计政策比较与启示 | 第62-75页 |
| ·中外农业会计政策制定比较 | 第62-67页 |
| ·生物资产分类比较 | 第62-63页 |
| ·生物资产和农产品计量属性比较 | 第63-65页 |
|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比较 | 第65-67页 |
| ·中外农业会计政策执行比较 | 第67-70页 |
| ·生物资产分类比较 | 第67-68页 |
| ·公允价值计量比较 | 第68-69页 |
|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比较 | 第69-70页 |
| ·农业活动收益披露比较 | 第70页 |
| ·中外农业会计政策比较启示 | 第70-74页 |
| ·生物资产分类标准 | 第71页 |
| ·生物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 | 第71-72页 |
| ·生物资产折旧方法与折旧年限 | 第72页 |
| ·生物资产减值测试及准备计提信息披露 | 第72-73页 |
| ·生物资产信息披露 | 第73页 |
| ·农业活动收益披露 | 第73-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第5章 我国农业会计政策改进及有效执行的保障机制 | 第75-84页 |
| ·农业会计政策演进目标与我国整体会计政策体系的协同 | 第75页 |
| ·我国农业会计政策改进的措施 | 第75-81页 |
| ·细化生物资产的分类标准 | 第75-76页 |
|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用 | 第76-77页 |
| ·改进和规范生物资产折旧方法及折旧年限 | 第77-78页 |
| ·突出生物资产信息披露重点 | 第78-81页 |
| ·规范农业活动收益信息披露方式 | 第81页 |
| ·我国农业会计政策有效执行的保障机制 | 第81-83页 |
| ·推进独立的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的发展 | 第81-82页 |
| ·提高会计人员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专业技能 | 第82页 |
| ·改善资本市场环境 | 第82-83页 |
| ·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 第83页 |
| 小结 | 第83-84页 |
| 第6章 结束语 | 第84-86页 |
|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