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论文框架和基本思路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论文相关理论阐述 | 第18-23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城乡统筹理论 | 第19页 |
·新型农村社区理论 | 第19-20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页 |
·国家干预理论 | 第20-21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1页 |
·福利经济学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具体表现 | 第23-27页 |
·保障项目存在的差异 | 第23-24页 |
·城乡居民覆盖面的差异 | 第24页 |
·保障水平存在差异 | 第24-25页 |
·财政支出分配存在差异 | 第25页 |
·管理体制上的差异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 第27-32页 |
·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27-28页 |
·二元体制格局束缚 | 第27页 |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 第27页 |
·传统社会保障意识影响 | 第27-28页 |
·农民经济实力有限 | 第28页 |
·社会保障城乡差异的影响 | 第28-31页 |
·不利于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 第28-29页 |
·阻碍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 第29页 |
·制约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第29-30页 |
·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5章 诸城市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践及思考 | 第32-45页 |
·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一体化的有效平台 | 第32-35页 |
·构建农村社区化发展的基础框架 | 第33-34页 |
·农村社区化的公共服务 | 第34-35页 |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 | 第35-41页 |
·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 第35-37页 |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第37-38页 |
·“宅基地换房”的住房保障 | 第38-39页 |
·统筹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 第39-40页 |
·完善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 | 第40-41页 |
·诸城市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与思考 | 第41-44页 |
·发展农村经济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基础 | 第41页 |
·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的有效平台 | 第41-42页 |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2页 |
·发展农村社区养老服务 | 第42-43页 |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道路仍然漫长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6章 城乡统筹视域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45-51页 |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45-48页 |
·重塑社会保障公平理念 | 第45-46页 |
·制定和细化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 第46页 |
·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 | 第46-47页 |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 第47页 |
·健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47页 |
·探索建立农村住房保障方式 | 第47-48页 |
·建立家庭保障-农村社区-社会保障的三维互动 | 第48页 |
·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的后盾 | 第48-49页 |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