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单一针刺与针灸治疗风寒型Bell氏面瘫的临床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縮略词表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1. 研究对象第10-12页
   ·研究对象来源第10页
   ·受试对象的选择第10-11页
     ·西医标准第10页
     ·中医辩证分型标准第10-11页
   ·纳入标准第11页
   ·排除标准第11页
   ·剔除标准第11页
   ·病例的脱落第11-12页
   ·试验中止标准第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16页
   ·病例数估计第12页
   ·随机分组方法第12-13页
   ·工作流程第13页
   ·对照方法第13页
   ·盲法设计第13页
   ·治疗方案第13-14页
   ·观察指标第14-15页
     ·效应评价指标第15页
     ·观察方法第15页
   ·临床疗效评价第15页
     ·量表评定标准第15页
     ·疗效评定时间第15页
   ·安全性观察第15-16页
     ·安全性评价第16页
   ·统计分析第16页
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6-25页
   ·基线分析第16-19页
     ·病例完成情况第16-17页
     ·依从性分析第17页
     ·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第17-18页
     ·基础病情比较第18页
     ·治疗前House-Brackman分级量表比较第18-19页
     ·治疗前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情况比较第19页
     ·治疗前中医症候与分组情况第19页
   ·疗效分析第19-23页
     ·治疗后H-B分级比较第19-20页
     ·治疗前后FDIP、FDIS评分比较第20-21页
     ·疗效结果第21-22页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变化比较第22-23页
   ·安全性分析第23-25页
讨论第25-33页
结论第33-34页
问题与展望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38页
附件一:综述第38-47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附件二第47-50页
 表1 House-Brakeman分级标准第47-48页
 表2 面部残疾指数评分表第48-49页
 表3 中医证候量表第49-50页
附件三 随机数字表第50-51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益心安神法治疗室性早搏(心气亏虚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内治法证治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