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海事行政执法柔性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第11-13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论文框架第12-13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3-18页
   ·相关概念第13-14页
     ·海事行政执法第13页
     ·柔性机制第13-14页
   ·理论基础第14-18页
     ·公共治理理论第14-15页
     ·软法理论第15-16页
     ·行政过程论第16-18页
第3章 海事行政执法的现状、困境与柔性机制的引入第18-33页
   ·我国海事行政执法的法律图景第18-20页
     ·我国海事行政执法的主要法律规范第18页
     ·我国海事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我国海事行政执法的机制与手段第20页
   ·我国海事行政执法的现状——以广西海事行政执法为例第20-24页
     ·广西海事行政执法概况第20-21页
     ·广西海事行政执法的主要机制第21-22页
     ·广西海事行政执法的实效评估第22-24页
   ·我国海事行政执法面临的困境第24-31页
     ·法律规范的抽象性和原则性第24-26页
     ·执法手段和程序的硬性和僵化第26页
     ·执法过程的单向度和封闭性第26-29页
     ·执法动力不足第29-30页
     ·信息来源的有限性第30-31页
   ·柔性机制的引入:完善行政执法的一种新思路第31-33页
     ·海事行政执法困境之根源:硬法之治第31页
     ·单纯的硬法之治在当代公共治理中难以为继第31-32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柔性机制的引入第32-33页
第4章 海事行政执法柔性机制基本框架的构建设想第33-47页
   ·海事法律法规中的软法规范第33-35页
     ·识别软法规范的基本依据第33页
     ·软法规范在海事法律法规中的作用第33-34页
     ·软法规范作为一种柔性机制的意义第34-35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的听取意见第35-36页
     ·听取意见在海事行政执法程序中的基本依据第35页
     ·听取意见对于海事行政执法的意义第35-36页
     ·实践中面临的问题第36页
     ·听取意见作为一种柔性机制的意义第36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的和解第36-40页
     ·理论上的争鸣:行政执法能够和解第36-37页
     ·行政执法和解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第37页
     ·行政执法和解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第37-39页
     ·海事行政执法和解的可能性第39-40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的裁量基准第40-42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普遍存在第40-41页
     ·裁量基准对于控制裁量权的重要意义第41-42页
     ·裁量基准作为一种柔性机制的意义第42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的多元纠纷解决第42-44页
     ·现代法治国中ADR(替代性纠纷解决)盛行第42-43页
     ·海事行政执法纠纷解决的多元模式第43-44页
     ·ADR对于海事行政执法纠纷的特殊意义第44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的非强制执行第44-47页
     ·行政执法的非强制性趋势第44-45页
     ·海事行政执法的执行机制第45-46页
     ·非强制执行对于海事行政执法的意义第46-47页
第5章 海事行政执法柔性机制的未来展望第47-53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柔性机制引入可能带来的问题第47-49页
     ·影响执法效率第47-48页
     ·影响法律的权威性第48页
     ·导致腐败第48-49页
   ·将柔性机制导入法治轨道第49-50页
     ·以制度规范为依据第49页
     ·不逾越硬法边界第49-50页
     ·以程序开放和民众参与为依托第50页
     ·健全法制监督机制第50页
   ·刚性机制与柔性机制的有效衔接第50-53页
     ·海事行政执法中刚性机制与柔性机制并存第50-51页
     ·柔性机制的引入不得逾越刚性机制所确立的法治框架第51页
     ·柔性机制能有效弥补刚性机制的不足第51页
     ·刚性机制与柔性机制的相互转化第51-53页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人值守智能换热站控制方案应用研究
下一篇:提升天津外轮代理公司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