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25页 |
| ·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 ·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传统细菌学检测方法 | 第13页 |
| ·免疫学检测方法 | 第13-17页 |
|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 ·快速细菌鉴定系统 | 第18页 |
| ·SELEX 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 ·SELEX 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9页 |
| ·SELEX 技术的优点 | 第19-21页 |
| ·SELEX 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第21-23页 |
| ·SELEX 技术在病毒检测的应用 | 第21-22页 |
| ·SELEX 技术在细菌检测的应用 | 第22-2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 第2章 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菌适体库的初步筛选 | 第25-3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 ·材料 | 第25-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2页 |
| ·文库及引物的稀释 | 第27-28页 |
| ·菌株的活化 | 第28页 |
| ·SELEX 筛选过程 | 第28-29页 |
| ·PCR 条件优化及扩增 | 第29-30页 |
| ·PCR 产物的胶回收纯化 | 第30-31页 |
| ·ssDNA 次级文库的制备 | 第31页 |
| ·文库与菌亲和力的测定 | 第31-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35页 |
| ·嗜水气单胞菌筛选结果 | 第32-34页 |
| ·迟缓爱德华菌筛选结果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8页 |
| ·靶目标的确立依据 | 第35-36页 |
| ·筛选过程中分离方法的选择 | 第36页 |
| ·次级文库筛选方法的选择 | 第36页 |
| ·PCR 扩增条件优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文库添加量的影响 | 第37页 |
| ·反筛、筛选轮数及内源性 DNA 的影响 | 第37-38页 |
| ·亲和力测定方法的确定 | 第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嗜水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菌适体的克隆与测序 | 第39-6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 ·材料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2页 |
| ·实验结果 | 第42-61页 |
| ·嗜水气单胞菌的序列分析 | 第42-55页 |
| ·迟缓爱德华菌的序列分析 | 第55-61页 |
| ·讨论 | 第61-63页 |
| ·适体与靶目标结合机制 | 第61-62页 |
| ·适配子一级结构分析 | 第62页 |
| ·适配子的二级结构分析 | 第62-63页 |
| ·纯化对嗜水气单胞菌适体的影响 | 第63页 |
| ·小结 | 第63-65页 |
| 第4章 嗜水气单胞菌适体的特异性验证 | 第65-68页 |
| ·材料方法 | 第65页 |
| ·材料 | 第65页 |
| ·方法 | 第65页 |
| ·实验分析 | 第65-66页 |
| ·适体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和力测定 | 第65页 |
| ·最佳适体的特异性验证 | 第65-66页 |
| ·讨论 | 第66-67页 |
| ·亲和力误差分析 | 第66-67页 |
| ·M1-30 适体的分析 | 第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