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2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确定小麦播种期和密度的根据 | 第15-16页 |
·播期对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 | 第16-18页 |
·播期对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的影响 | 第16页 |
·播期群体叶层结构的影响 | 第16-17页 |
·播期对茎系统结构的影响 | 第17页 |
·播期对根系的影响 | 第17-18页 |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 第18页 |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结构的影响 | 第18-20页 |
·种植密度对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的影响 | 第18页 |
·种植密度对群体叶层结构的影响 | 第18-19页 |
·种植密度对茎系统结构与抗倒性能的影响 | 第19页 |
·种植密度对根系的影响 | 第19-20页 |
·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 第20页 |
·氮素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氮素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 | 第20页 |
·影响氮素利用效率的因素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22页 |
·取样时间与方法 | 第22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2-25页 |
·群体发展动态及产量构成的测定 | 第22-23页 |
·群体发展动态 | 第22-23页 |
·干物质积累动态 | 第23页 |
·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 | 第23页 |
·茎秆特征 | 第23页 |
·根系指标的测定 | 第23页 |
·籽粒产量 | 第23页 |
·光合性能 | 第23-24页 |
·群体光合(CAP)速率的测定 | 第23-24页 |
·冠层透光率和消光系数 | 第24页 |
·植株氮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氮素利用效率计算方法 | 第24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49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 第25-32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 | 第25-26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 第26-28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9-30页 |
·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的关系 | 第30-32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茎秆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株高和节长的影响 | 第32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基部节间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34-39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花后群体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群体净光合速率、LAI 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 | 第36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花后小麦群体消光系数的影响 | 第36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冠层透光率的影响 | 第36-39页 |
·不同种植密度对晚播小麦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 第39-43页 |
·种植密度对根系根长密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种植密度对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影响 | 第40-43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氮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 | 第43-49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 第43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植株氮素运转分配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 第45-47页 |
·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6页 |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动态的影响 | 第49-50页 |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50-52页 |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冠层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52-53页 |
·种植密度对晚播小麦根系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 | 第53-54页 |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