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土壤水分和耕作方式对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24页
1 前言第24-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124页
   ·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第41-82页
     ·土壤水分对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的影响第41-50页
       ·灌溉后不同小麦品种 0~14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第41-42页
       ·农田耗水量及其不同水分来源第42-44页
       ·全生育期 0~200 cm 土层土壤耗水量第44-46页
       ·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第46-50页
     ·土壤水分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活力及旗叶渗透调节的影响第50-56页
       ·小麦根系活力第50-52页
       ·开花期小麦旗叶水势第52-54页
       ·小麦旗叶饱和渗透势和渗透调节能力第54-56页
     ·土壤水分对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碳代谢的影响第56-78页
       ·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第56-57页
       ·开花后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第57-61页
         ·旗叶最大光能转换效率第58-59页
         ·旗叶实际光化学效率第59-61页
       ·开花后旗叶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第61-66页
         ·旗叶蔗糖含量第62-64页
         ·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第64-66页
       ·不同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第66-74页
         ·不同生育时期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第66-69页
         ·成熟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第69-71页
         ·小麦开花后营养器官同化物再分配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第71-74页
       ·籽粒灌浆和淀粉含量第74-78页
         ·籽粒灌浆速率第74-76页
         ·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第76-78页
     ·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籽粒品质第78-82页
       ·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第78-81页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第81-82页
   ·耕作方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第82-124页
     ·耕作方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耗水特性的影响第82-91页
       ·全生育时期 0~200 cm 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第82-83页
       ·农田耗水量及其不同水分来源第83-87页
       ·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第87-90页
       ·不同生育时期棵间蒸发第90-91页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第91-95页
       ·土壤微生物第91-94页
         ·土壤微生物量碳第91-92页
         ·土壤活跃微生物量第92-93页
         ·土壤呼吸速率第93-94页
       ·土壤酶活性第94-95页
         ·脲酶活性第94页
         ·蔗糖酶活性第94-95页
     ·耕作方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根系活力和旗叶水势的影响第95-99页
       ·小麦根系活力第95-98页
       ·旗叶水势第98-99页
     ·耕作方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光合碳代谢的影响第99-117页
       ·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第99-100页
       ·开花后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第100-101页
         ·旗叶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日变化第100页
         ·旗叶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日变化第100-101页
       ·开花后旗叶蔗糖含量和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第101-106页
         ·旗叶蔗糖含量第101-104页
         ·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第104-106页
       ·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第106-117页
         ·不同生育时期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第106-109页
         ·成熟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第109-114页
         ·小麦开花后营养器官同化物再分配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第114-117页
     ·耕作方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17-124页
       ·籽粒产量及其组分含量第118-120页
       ·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的影响第120-124页
4 讨论第124-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滨麦种质系的鉴定及抗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下一篇: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结构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