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绪论 | 第11-2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1. 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2. 自考生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4页 |
(四)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6-31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26-27页 |
1. 全日制自考生 | 第26页 |
2. 学习动机 | 第26-27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1. 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2. 学习动机的类型 | 第30-31页 |
二、自考生学习动机调查与统计结果 | 第31-43页 |
(一) 调查设计与过程 | 第31-32页 |
1. 研究对象 | 第31页 |
2. 研究工具 | 第31页 |
3. 研究程序 | 第31-32页 |
(二) 自考生个体与家庭学校情况的频数统计 | 第32-38页 |
1. 自考生个体基本情况的频数统计 | 第32-35页 |
2. 自考生学习动机相关的家庭因素的频数统计 | 第35-36页 |
3. 自考生学习动机相关的学校因素的频数统计 | 第36-38页 |
(三) 自考生学习动机与各动机因子的统计结果 | 第38-39页 |
1. 自考生学习动机概况 | 第38页 |
2. 自考生的学习动机各因子情况 | 第38-39页 |
(四) 自考生学习动机影响因素的统计结果 | 第39-43页 |
1. 个体因素 | 第40-41页 |
2. 家庭因素 | 第41页 |
3. 学校因素 | 第41-43页 |
三、自考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 第43-55页 |
(一) 社会因素 | 第43-46页 |
1. 社会风气 | 第43-44页 |
2. 社会舆论 | 第44页 |
3. 就业压力 | 第44-45页 |
4. 网络环境 | 第45-46页 |
(二) 学校因素 | 第46-49页 |
1. 学校硬件环境 | 第46页 |
2. 学校软件环境 | 第46-47页 |
3. 教师素质 | 第47-48页 |
4. 校园人际 | 第48-49页 |
5. 同辈群体 | 第49页 |
(三) 家庭因素 | 第49-53页 |
1. 家庭经济状况 | 第50页 |
2. 家庭成员组成 | 第50-51页 |
3. 家长受教育背景 | 第51-52页 |
4. 家庭教养方式 | 第52页 |
5. 亲子关系 | 第52-53页 |
(四) 个体因素 | 第53-55页 |
1. 学习特征 | 第53-54页 |
2. 心理特征 | 第54-55页 |
四、自考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 第55-59页 |
(一) 学习动机的差异性 | 第55-56页 |
(二) 学习动机的功利性 | 第56页 |
(三) 学习动机的可塑性 | 第56-57页 |
(四) 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 第57页 |
(五) 学习动机的不协调性 | 第57-59页 |
五、激发自考生学习动机的建议 | 第59-63页 |
(一) 尊重全日制自考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 第59-60页 |
(二) 关注全日制自考生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 | 第60-61页 |
(三) 针对自考生动机外界影响因素,因势利导 | 第61-62页 |
(四) 根据全日制自考生的动机特点,循序渐进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1 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附录2 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学习动机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