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 ·孔隙模型建立方法与应用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 ·低渗透储层微流动原理及应用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存在问题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4页 |
|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24-27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24-26页 |
| ·创新点 | 第26-27页 |
| 第2章 低渗透砂岩岩心Micro-CT扫描实验及孔隙分割 | 第27-48页 |
| ·Micro-CT工作原理 | 第27-29页 |
| ·低渗透砂岩岩心Micro-CT扫描实验 | 第29-31页 |
| ·实验样品准备 | 第29页 |
| ·实验步骤 | 第29-30页 |
| ·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 ·低渗透砂岩孔隙分割 | 第31-47页 |
| ·灰度图像预处理 | 第31-35页 |
| ·低渗透砂岩岩心CT图像预处理方法 | 第35-41页 |
| ·常用阈值分割算法 | 第41-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3章 低渗透砂岩孔隙模型三维重构 | 第48-76页 |
| ·表征单元体分析 | 第48-52页 |
| ·孤立孔隙处理 | 第52-55页 |
| ·孔隙连通性 | 第52-53页 |
| ·孤立孔隙的清除 | 第53-55页 |
| ·数据交换接口 | 第55-57页 |
| ·STL文件 | 第55-56页 |
| ·OFF文件 | 第56-57页 |
| ·Marching Cubes重构算法 | 第57-64页 |
| ·体素模型 | 第57-58页 |
| ·等值面定义 | 第58页 |
| ·Marching Cubes算法原理 | 第58-60页 |
| ·Marching Cubes算法存在问题 | 第60-61页 |
| ·Marching Cubes算法重构孔隙模型 | 第61-64页 |
| ·Delaunay三角剖分重构算法 | 第64-74页 |
| ·Voronoi图的定义及性质 | 第64-66页 |
| ·三角剖分 | 第66-67页 |
| ·Delaunay三角剖分网格的特性及准则 | 第67-68页 |
| ·Delaunay三角剖分常用算法 | 第68-70页 |
| ·CGAL算法库 | 第70-71页 |
| ·Delaunay三角剖分重构孔隙模型 | 第71-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第4章 界面作用对低渗透砂岩油层微流动的影响 | 第76-94页 |
| ·流体与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76-84页 |
| ·矿物/水界面结构模型 | 第77-82页 |
| ·矿物/原油界面结构模型 | 第82-84页 |
| ·压力驱动下边界层的阻力效应 | 第84-86页 |
| ·弱界面作用对微流动的影响 | 第86-93页 |
| ·界面滑移的测试技术 | 第87-89页 |
| ·润湿性对界面滑移的影响 | 第89-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5章 粘土矿物产状对低渗透砂岩油层微流动的影响 | 第94-109页 |
| ·低渗透砂岩油层粘土矿物的类型与产状 | 第94-98页 |
| ·粘土矿物类型及含量 | 第94-97页 |
| ·粘土矿物产状 | 第97-98页 |
| ·粘土矿物产状引起的局部阻力 | 第98-103页 |
| ·分散质点式粘土矿物对低渗透油层微流动的影响 | 第99-102页 |
| ·桥接式粘土矿物对低渗透油层微流动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 ·粘土矿物产状引起的沿程阻力 | 第103-107页 |
| ·粗糙度对微流动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 ·粗糙度对沿程阻力系数影响的物理模型 | 第105-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 第6章 低渗透油层微流动数值模拟 | 第109-126页 |
| ·低渗透油层微流动控制方程 | 第109-112页 |
| ·分子动力学模型 | 第109-110页 |
| ·介观动理学模型 | 第110-111页 |
| ·宏观连续模型 | 第111-112页 |
| ·各类模型在微流动中的适用范围 | 第112页 |
| ·低渗透砂岩油层微观渗流数值模拟 | 第112-120页 |
| ·考虑边界层影响的低渗透油层微流动数值模拟 | 第120-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6-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