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依据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资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1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社团的概念及特征 | 第15-17页 |
·社团的概念 | 第15-16页 |
·社团的特征 | 第16-17页 |
·法团主义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法团主义理论的概念 | 第17-18页 |
·以法团主义理论视角,分析辽宁社团问题的优势 | 第18页 |
·法团主义理论的应用 | 第18-21页 |
·获准的团体数量是限定的 | 第19页 |
·社团组织内部具有功能分化的特征 | 第19页 |
·法团主义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国家和社会团体的制度化合作 | 第19-21页 |
2 辽宁省社团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辽宁社团建设现状 | 第21-24页 |
·各城市社团的现状 | 第21-22页 |
·社团的行业分类比较 | 第22-23页 |
·社团的存在环境 | 第23-24页 |
·辽宁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数量与规模不平衡 | 第24-25页 |
·组织功能实现不充分 | 第25-26页 |
·缺少制度化的合作机制 | 第26-27页 |
3 制约辽宁社团建设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7-34页 |
·社团数量地域发展失衡 | 第27-28页 |
·辽宁社团审批程序复杂,民间社团数量繁多 | 第27页 |
·辽宁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社团发展失衡 | 第27页 |
·缺乏各城市间共生共荣,业态互补的互助机制 | 第27-28页 |
·社团组织内部功能分化不完善 | 第28-29页 |
·辽宁社团对会员主体管理不善 | 第28页 |
·辽宁社团为会员服务意识不强 | 第28-29页 |
·辽宁社团缺乏凝聚力和社会公信力 | 第29页 |
·经济体制转轨使社团与政府缺少制度化的合作机制 | 第29-34页 |
·经济体制的转轨引起辽宁社团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 | 第29-31页 |
·政府的定位不明,管理不善 | 第31-32页 |
·辽宁社团官方化倾向明显 | 第32-34页 |
4 法团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辽宁社团建设对策建议 | 第34-44页 |
·社团的均衡发展 | 第34-36页 |
·简化审批程序,严格控制民间社团数量 | 第35页 |
·建立老工业基地城市间的社团互助网络 | 第35页 |
·均衡各行业的社团发展 | 第35-36页 |
·健全辽宁社团的组织分化功能 | 第36-40页 |
·强化会员主体定位,完善组织体制 | 第36-37页 |
·加强能力建设,健全运行机制 | 第37-39页 |
·拓展活动空间,改进活动方式 | 第39-40页 |
·建立制度化合作机制 | 第40-44页 |
·切实转变职能—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服务型管理 | 第40-41页 |
·政府正确定位,科学管理 | 第41-42页 |
·打破官方依赖,摆脱路径束缚 | 第42-44页 |
结束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