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地方自治背景下民国乡村自治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4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背景第7-8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8-10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1页
 第四节 地方自治与乡村自治第11-14页
第一章 民国乡村自治的理论思潮第14-29页
 第一节中华报派第14-19页
  一、中华报派的思想主张及村治方案第14-17页
  二、中华报派的历史意义第17-19页
 第二节 村治派第19-25页
  一、村治派的崛起及思想主张第19-24页
  二、村治派的评价及意义第24-25页
 第三节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第25-27页
  一、形成过程第25-26页
  二、思想主张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二章 民国乡村自治实践第29-50页
 第一节 民国乡村自治制度的起源:直录翟城村自治第29-35页
  一、翟城村自治的历史背景第29-30页
  二、翟城村自治的发展过程第30-33页
  三、翟城村自治的历史地位与特点第33-35页
 第二节 民国乡村自治制度的张本:山西村治第35-42页
  一、山西村治的发展过程第35-40页
  二、对山西村治的评论第40-42页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乡村自治第42-48页
  一、国民政府乡村自治的兴起及发展过程第42-47页
  二、南京国民政府乡村自治的特点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三章 民国乡村自治的历史意义与启示第50-54页
 第一节 民国乡村自治的意义第50-52页
  一、历史意义第50-51页
  二、现实意义第51-52页
 第二节 民国乡村自治的启示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HAS3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初步分析
下一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