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富春江风景名胜历史变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页 |
·研究范围及其内容 | 第12-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新安江--富春江概况 | 第16-22页 |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6-18页 |
·地质地貌 | 第16页 |
·气象 | 第16-17页 |
·水文 | 第17-18页 |
·土壤 | 第18页 |
·植被 | 第18页 |
·动物 | 第18页 |
·历史与人文概况 | 第18-20页 |
·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人文条件 | 第19-20页 |
·景区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与城市发展矛盾明显 | 第20页 |
·环境污染逐渐威胁风景资源 | 第20页 |
·景区内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 | 第20页 |
·风景资源再利用缺乏有力依据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两江风景名胜变迁 | 第22-63页 |
·五代以前 | 第22-32页 |
·魏晋南北朝以前 | 第22-25页 |
·隋 | 第25页 |
·唐 | 第25-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宋至清 | 第32-51页 |
·宋 | 第32-39页 |
·元 | 第39-41页 |
·明 | 第41-46页 |
·清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中华民国以后 | 第51-63页 |
·中华民国 | 第51页 |
·新中国成立至今 | 第51-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81页 |
表 3.1 新安江新增风景资源列表 | 第69-72页 |
表 3.2 富春江新增风景资源列表 | 第72-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