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典型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论文选题科学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主要成果 | 第14-17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7页 |
·大地构造格架 | 第17-18页 |
·区域地层 | 第18-19页 |
·区域构造 | 第19-21页 |
·断裂构造 | 第20页 |
·褶皱构造 | 第20-21页 |
·岩浆岩特征 | 第21-27页 |
·二叠纪岩浆岩 | 第21页 |
·三叠纪岩浆岩 | 第21-22页 |
·早-中侏罗世岩浆岩 | 第22-23页 |
·早白垩世岩浆岩 | 第23-24页 |
·晚白垩-始新世岩浆岩 | 第24-25页 |
·中新世岩浆岩 | 第25-27页 |
第3章 硫同位素技术与研究思路 | 第27-31页 |
·测试方法的选择依据 | 第27-28页 |
·样品的选择、测试方法 | 第28-31页 |
·硫酸盐的分离 | 第29-30页 |
·硫化物的分离 | 第30-31页 |
第4章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49页 |
·概述 | 第31页 |
·矽卡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特征 | 第31-42页 |
·蒙亚阿硫同位素特征 | 第31-35页 |
·新嘎果硫同位素特征 | 第35-39页 |
·洞中拉硫同化素特征 | 第39-41页 |
·拉屋硫同位素特征 | 第41-42页 |
·斑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特征 | 第42-45页 |
·雄村硫同位素特征 | 第42-43页 |
·冲江硫同位素特征 | 第43-44页 |
·驱龙硫同位素特征 | 第44-45页 |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硫同位素特征 | 第45-49页 |
·甲玛硫同位素特征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