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2-14页 |
1. REITS与我国房地产融资工具的比较 | 第14-24页 |
·REITs的概述 | 第14-18页 |
·REITs的概念 | 第14页 |
·REITs的类型 | 第14-15页 |
·REITs的特点 | 第15-18页 |
·我国房地产融资工具简介 | 第18-24页 |
·商业银行贷款 | 第18-19页 |
·上市融资 | 第19-20页 |
·债券融资 | 第20-21页 |
·信托融资 | 第21-23页 |
·海外基金 | 第23页 |
·夹层融资 | 第23-24页 |
2. 我国房地产信托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我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联信·宝利"中国优质房地产投资信托方案—中国的准REITs产品 | 第26-27页 |
·我国的房地产信托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我国房地产信托与REITs的区别 | 第28-30页 |
3. 美国模式REITS与亚洲模式REITS的比较 | 第30-42页 |
·美国REITs的经验借鉴 | 第30-33页 |
·美国REITs的运营流程 | 第30-31页 |
·税制改革对美国REITs的推动 | 第31-32页 |
·有利于美国REITs发展的法律环境 | 第32-33页 |
·亚洲REITs的经验借鉴 | 第33-39页 |
·日本REITs简介 | 第33-35页 |
·新加坡REITs简介 | 第35-36页 |
·香港REITs简介 | 第36-38页 |
·亚洲REITs发展经验借鉴 | 第38-39页 |
·美国模式与亚洲模式的对比 | 第39-42页 |
4. 我国设立REITS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第42-53页 |
·我国房企的融资困境 | 第42-43页 |
·设立REITs的必要性分析 | 第43-45页 |
·设立REITs是规范发展房地产业的需要 | 第43页 |
·设立REITs是为投资者拓展投资渠道的需要 | 第43-44页 |
·设立REITs是市场参与主体完整化的要求 | 第44-45页 |
·设立REITs是完善资本市场的要求 | 第45页 |
·设立REITs是避免房地产融资过度依赖商业银行的需求 | 第45页 |
·我国设立REITs的可行性分析 | 第45-53页 |
·经济因素(Economic):我国REITs的投资主体已经初具规模 | 第46-48页 |
·法律因素(legislative):我国法律框架日益健全 | 第48-50页 |
·政治因素(Political):管理层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态度明朗 | 第50页 |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由开发型向经营型转变 | 第50-51页 |
·社会因素(Social):随着信托公司实力大幅提高,投资者信心增加 | 第51-52页 |
·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我国的REITs交易场所和交易手段已经趋于成熟 | 第52-53页 |
5. REITS参与主体的选择分析 | 第53-73页 |
·REITs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53-57页 |
·"委托—代理"关系概述 | 第53页 |
·不同组织结构下参与主体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53-54页 |
·代理人问题的出现 | 第54-55页 |
·代理人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55-56页 |
·"委托—代理"关系分析对参与主体选择的建议 | 第56-57页 |
·REITs的发起模式及发起人选择 | 第57-73页 |
·REITs的发起模式概述 | 第57-59页 |
·REITs的发起模式比较 | 第59-60页 |
·REITs发起人的选择 | 第60-64页 |
·发起人的聚类分析 | 第64-73页 |
6. REITS本土化的对策分析 | 第73-77页 |
·REITs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73-74页 |
·REITs的信息披露制度安排 | 第74页 |
·REITs终止程序的期限安排 | 第74页 |
·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 | 第74-75页 |
·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 第75页 |
·注重REITs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 第75-77页 |
结束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