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防护、救生技术与设备论文--照相仪器、设备论文

同轴三反空间相机结构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空间相机研究现状第14-20页
   ·空间相机发展趋势第20-23页
   ·空间相机结构稳定性第23-26页
     ·结构稳定性概述第23-24页
     ·结构稳定性研究方法第24-26页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2章 空间相机力学环境及分析方法第29-39页
   ·空间相机力学环境第29-32页
     ·重力(静力学)环境第30页
     ·动力学环境第30-32页
   ·载荷分析及结构响应评价第32-35页
     ·载荷分析第32-34页
     ·空间相机的结构响应评价第34-35页
   ·基于有限元的力学分析方法第35-38页
     ·有限元法的原理第35-36页
     ·有限元法的分析过程第36-37页
     ·有限元建模原则和分析精度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空间相机反射镜支撑设计与分析第39-71页
   ·研究路线第39-41页
   ·光学方案简介第41-50页
     ·光学系统选择第41-46页
     ·光学元件的加工及装配公差分析第46-47页
     ·空间相机的像质评价第47-49页
     ·反射镜材料选取原则第49-50页
   ·主反射镜支撑设计第50-56页
     ·主镜支撑结构设计原则第51页
     ·支撑方式和支撑点选择第51-52页
     ·柔性支撑结构形式对比与分析第52-56页
   ·主镜支撑结构稳定性分析第56-63页
     ·分析方法选择第56-58页
     ·重力作用的影响第58-61页
     ·温度变化的影响第61页
     ·模态分析第61-63页
     ·分析结果第63页
   ·主镜支撑结构稳定性验证第63-66页
     ·0.2 g 正弦扫频试验第63-64页
     ·温度影响试验第64-65页
     ·重力影响试验第65-66页
   ·调焦镜支撑设计与分析第66-70页
     ·调焦镜支撑结构设计第66-67页
     ·支撑结构原理第67-68页
     ·调焦镜支撑结构稳定性分析第68-69页
     ·调焦镜结构稳定性试验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空间相机关键结构设计与分析第71-89页
   ·相机结构方案选择第71-74页
     ·支撑结构形式第71-72页
     ·相机结构组成第72-74页
     ·相机支撑结构材料第74页
   ·中筒稳定性设计与分析第74-82页
     ·中筒支撑结构参数研究第74-76页
     ·中筒静力学计算方法第76-80页
     ·中筒结构稳定性分析第80-82页
   ·碳纤维支架结构设计与分析第82-84页
     ·碳纤维材料特性第82页
     ·支架结构形式第82-84页
     ·碳纤维支架稳定性分析第84页
   ·调焦组件设计与分析第84-88页
     ·调焦组件结构设计第84-86页
     ·调焦组件可靠性保证措施第86-87页
     ·调焦组件稳定性验证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空间相机结构稳定性分析及试验第89-107页
   ·光机综合分析法第89-92页
     ·Zernike 多项式第90-91页
     ·光学分析软件的数据输入第91-92页
   ·整机工程分析第92-95页
     ·整机建模第92页
     ·模态分析第92-93页
     ·重力载荷作用分析第93页
     ·±5℃温变作用分析第93-94页
     ·动力学分析第94-95页
     ·整机工程分析结果第95页
   ·环境因素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第95-100页
     ·重力作用对光学性能的影响第96-98页
     ·温度变化对光学性能的影响第98-100页
   ·空间相机振动试验第100-105页
     ·试验原理及条件第100-102页
     ·试验内容第102-104页
     ·试验结果讨论第104-105页
     ·误差分析第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6章 同轴三反空间相机的结构改进第107-117页
   ·同轴三反光学系统第107-111页
     ·同轴光学系统第108页
     ·折轴光学系统第108-111页
   ·折轴空间相机结构设计第111-112页
   ·折轴空间相机结构分析与比较第112-116页
     ·整机建模第113页
     ·模态分析第113-114页
     ·重力及温度作用分析第114-115页
     ·结果分析与比较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1页
   ·结论第117-118页
   ·展望第118-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5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25-126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跟踪伺服系统仿真模型的光电经纬仪电视跟踪性能评价
下一篇:星上成像均匀性及实时自动调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