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混凝土高应变下累积损伤本构规律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1 绪论第9-23页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第9页
   ·疲劳损伤及其特点第9-11页
   ·疲劳损伤的物理机理第11-14页
   ·混凝土材料层次的累积损伤理论第14-18页
   ·钢筋混凝土构件破坏准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第18-20页
   ·结构整体损伤模型第20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0-23页
2 混凝土高应变低周疲劳试验概况与试验结果第23-61页
   ·引言第23-24页
   ·试件制作第24-26页
     ·材料配制第24-25页
     ·试件形式第25页
     ·试件制作第25-26页
     ·试件数量及用途第26页
   ·试验方案第26-30页
     ·试验装置第26-27页
     ·试验目的第27-28页
     ·试验方法与步骤第28-30页
   ·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30-59页
     ·试件T-1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30-32页
     ·试件T-3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32-36页
     ·试件T-4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36-38页
     ·试件T-5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38-40页
     ·试件T-6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40-43页
     ·试件T-7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43-45页
     ·试件T-8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45-48页
     ·试件T-9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48-51页
     ·试件T-10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51-52页
     ·试件T-11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52-55页
     ·试件T-12 的试验现象与试验结果第55-59页
   ·试件制作和试验方法的有关说明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1页
3 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第61-81页
   ·引言第61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61-79页
     ·基本数据的列出第61-64页
     ·裂缝问题第64-66页
     ·应力-应变第66-70页
     ·应力-应变的不稳定问题第70-71页
     ·最大应力第71-73页
     ·最小应力第73-74页
     ·刚度问题第74-75页
     ·试件变化与循环周数的关系第75-76页
     ·较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特点第76-77页
     ·疲劳损伤过程中特征状态点性能劣化规律第77-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4 反映混凝土一般加卸载规律的本构模型的介绍第81-99页
   ·引言第81页
   ·本文所采用的纤维模型简介第81-84页
     ·纤维模型简介第81-84页
     ·纤维模型的优缺点第84页
   ·对典型约束混凝土模型的简析第84-87页
   ·本文模型的提出第87-95页
     ·约束混凝土材料骨架曲线的选取第87-89页
     ·otter 模型第89-95页
     ·混凝土材料抗拉能力的考虑第95页
   ·程序框图第95-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5 模拟分析第99-115页
   ·引言第99页
   ·材料层次上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99-106页
   ·构件层次上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06-112页
     ·来自文献[50][51]的试验数据第106-107页
     ·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07-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5页
6 结语第115-117页
致谢第117-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23-124页
独创性声明第124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免疫原理的智能控制研究
下一篇:析“新民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