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第1-11页 |
| 第1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概述 | 第11-18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基本观点 | 第11-13页 |
| ·战略性出口政策 | 第11-12页 |
| ·战略性进口政策 | 第12页 |
| ·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 | 第12-13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适用条件 | 第13-15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 | 第13-14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隐含条件 | 第14-15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评析 | 第15-18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批评 | 第16-18页 |
| 第2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与日美贸易摩擦 | 第18-34页 |
| ·日美贸易摩擦的基本情况 | 第18-21页 |
|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日美贸易摩擦 | 第21-26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前期阶段 | 第22-24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后期阶段 | 第24-26页 |
| ·日美贸易摩擦与美国战略性贸易政策 | 第26-29页 |
| ·基于打开日本市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第27页 |
| ·基于扩大国内产品出口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第27-29页 |
|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与日美贸易摩擦的关系 | 第29-34页 |
| ·日本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成效显著 | 第29-31页 |
| ·美国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再现生机 | 第31-32页 |
| ·日美战略性贸易政策与贸易摩擦的关系 | 第32-34页 |
| 第3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案例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 | 第34-43页 |
| ·日本对汽车产业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第34-37页 |
| ·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阶段 | 第34-35页 |
| ·日本对汽车产业实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第35-37页 |
| ·日美汽车贸易摩擦的产生 | 第37-38页 |
| ·日本汽车对美国的出口情况 | 第37页 |
| ·美国的汽车产业状况 | 第37页 |
| ·日美汽车贸易摩擦的爆发 | 第37-38页 |
| ·日美汽车贸易摩擦的解决 | 第38-43页 |
| ·自愿出口限制阶段(1981 年—1994 年) | 第38-39页 |
| ·对美国直接投资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前半期至今) | 第39-40页 |
| ·WTO 框架下自愿扩大进口阶段(1995 年至今) | 第40-43页 |
| 第4章 对中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启示 | 第43-52页 |
|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不利条件 | 第44-46页 |
| ·国内不利因素 | 第44-46页 |
| ·国际外部环境的影响 | 第46页 |
|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利条件 | 第46-48页 |
| ·巨大的国内市场 | 第46-47页 |
| ·部分产业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 | 第47页 |
| ·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 | 第47页 |
| ·享有 WTO 规则下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 第47-48页 |
| ·WTO 规则下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 | 第48-52页 |
| ·在WTO框架下给予企业优惠政策 | 第48页 |
| ·扶持“重合产业” | 第48-49页 |
| ·补贴高新技术产业 | 第49-50页 |
| ·支援西部大开发战略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