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1章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形成过程 | 第9-14页 |
·文化“综合创造”论的提出 | 第9-11页 |
·对“全盘西化论”的批判 | 第9-10页 |
·对“中国文化复兴论”的批判 | 第10页 |
·提出文化“综合创造”论 | 第10-11页 |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提出 | 第11-14页 |
第2章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方法论和哲学基础 | 第14-18页 |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方法论——辩证法 | 第14-16页 |
·文化的变革性和连续性 | 第14页 |
·文化的交融性和独立性 | 第14-15页 |
·文化的整体性和可分性 | 第15页 |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 第15-16页 |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哲学基础——“兼和” | 第16-18页 |
第3章 文化“综合创新”的源头活水 | 第18-28页 |
·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 第18-24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 | 第19-21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点 | 第21-23页 |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 第23-24页 |
·正确看待西方文化 | 第24-28页 |
第4章 如何综合中西文化的优秀成果 | 第28-32页 |
·综合中西文化之长的关键问题 | 第28-30页 |
·有许多事项、条目确实是不相容的 | 第29页 |
·有许多事项、条目确实是不能相离的 | 第29页 |
·世人认为不相容的事项、条目,其实是相容的 | 第29-30页 |
·相反的事项并不一定不相容,有些事项虽然相反而相成;有些事项虽相异而互补 | 第30页 |
·有些事项与条目,经常相联并称,但实际上可以分离 | 第30页 |
·如何综合中西文化之长 | 第30-32页 |
·中西天人观的综合 | 第30-31页 |
·中西价值观的综合 | 第31页 |
·中西思维方式的综合 | 第31-32页 |
第5章 如何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 第32-38页 |
·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和状况 | 第32-33页 |
·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工作方式依旧 | 第32页 |
·社会制度的先进和经济管理的落后 | 第32页 |
·高尚精神的发扬和民主法治的不足 | 第32-33页 |
·科学技术已具备初步基础,可是对科学技术重视的气氛还比较淡漠 | 第33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指导原则 | 第33-35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表现民族的主体性 | 第33-34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起主导作用,同时兼容并包,允许不同思想的存在 | 第34-35页 |
·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核心是新的价值和思维方式的建立 | 第35-38页 |
·建立新价值观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建立新价值观的根本问题 | 第36页 |
·新思维方式的建立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