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重组人γ-干扰素生产工艺优化及α-糜蛋白酶复性研究

第一部分 重组人γ-干扰素高密度发酵放大工艺优化及复性研究第1-9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4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干扰素概述第16-18页
   1.2.1 干扰素第16-17页
   1.2.2 干扰素研究概况第17-18页
  1.3 基因工程菌发酵条件的优化第18-21页
   1.3.1 培养基第18-20页
   1.3.2 培养条件第20-21页
  1.4 基因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第21-23页
   1.4.1 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概述第21页
   1.4.2 高密度发酵补料调控第21-23页
  1.5 基因工程药用蛋白的分离、纯化与复性第23-30页
   1.5.1 包含体的处理第24-25页
   1.5.2 重组蛋白的分离与纯化第25页
   1.5.3 重组蛋白的复性第25-28页
   1.5.4 IFN-γ的分离、纯化与复性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4页
 第二章 重组大肠杆菌DH5α/pBV220发酵培养基的最优化研究第34-46页
  2.1 前言第34-35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2.2.1 菌种第35页
   2.2.2 培养基第35页
   2.2.3 培养方法第35页
   2.2.4 结果分析第35-37页
   2.2.5 试剂第37-38页
  2.3 不同培养基对工程菌生长和表达的影响第38页
  2.4 M_9培养基的优化第38-44页
   2.4.1 碳源优化第38-40页
   2.4.2 氮源优化第40-43页
   2.4.3 优化培养基第43-44页
  2.5 小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6页
 第三章 重组大肠杆菌DH5α/pBV220摇瓶发酵的研究第46-58页
  3.1 前言第46-4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3.2.1 菌种和培养基第47页
   3.2.2 培养方法第47页
   3.2.3 分析方法第47-50页
  3.3 种子菌龄对工程菌生长和rhIFN—γ表达的影响第50-51页
  3.4 接种量对工程菌生长和rhIFN-γ表达的影响第51-52页
  3.5 诱导时机对工程菌生长和rhIFN-γ表达的影响第52-54页
  3.6 优化条件下工程菌DH5α/pBV220的培养第54-56页
   3.6.1 优化条件下工程菌的生长和目标蛋白的表达第54页
   3.6.2 优化条件下工程菌DH5α/pBV220深层发酵特性第54-56页
  3.7 小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8页
 第四章 重组大肠杆菌DH5α/pBV220在5L发酵罐上的间歇培养第58-71页
  4.1 前言第5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4.2.1 菌种和培养基第59页
   4.2.2 发酵罐第59页
   4.2.3 培养方法第59页
   4.2.4 rhIFN-γ的分离纯化第59-60页
   4.2.5 分析方法第60页
  4.3 通气量对工程菌生长和rhIFN-γ表达及分离纯化的影响第60-62页
   4.3.1 通气量对工程菌生长和rhIFN-γ表达的影响第60-61页
   4.3.2 通气量对rhIFN—γ分离纯化的影响第61-62页
  4.4 搅拌速度对工程菌生长、rhIFN-γ表达及分离纯化的影响第62-65页
   4.4.1 搅拌速度对工程菌生长和rhIFN—γ表达的影响第62-63页
   4.4.2 搅拌速度对rhIFN-γ分离纯化的影响第63-65页
  4.5 表达时间对工程菌生长和rhIFN—γ表达的影响第65-66页
  4.6 优化条件下工程菌DH5α/pBV220的培养第66-68页
  4.7 小结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第五章 重组大肠杆菌DH5α/pBV220在5L发酵罐上的高密度流加培养第71-91页
  5.1 前言第71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1-72页
   5.2.1 菌种和培养基第71-72页
   5.2.2 发酵罐第72页
   5.2.3 一级种子制备第72页
   5.2.4 分批流加培养第72页
   5.2.5 分析方法第72页
  5.3 建立优化数学模型进一步筛选培养基第72-82页
   5.3.1 单因子实验设计第73页
   5.3.2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73页
   5.3.3 模型的求解第73-74页
   5.3.4 模型的检验第74-75页
   5.3.5 模型的优化第75页
   5.3.6 培养基的优化第75-82页
  5.4 工程菌DH5α/pBV220的生长曲线第82页
  5.5 溶氧对rhIFN-γ产量的影响第82-84页
  5.6 诱导时机对rhIFN-γ产量的影响第84-85页
  5.7 碳源种类对rhIFN-γ产量的影响第85-88页
   5.7.1 碳源种类对rhIFN-γ产量的影响第85-86页
   5.7.2 碳源种类对工程菌发酵过程代谢参数的影响第86-88页
  5.8 小结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1页
 第六章 DH5α/pBV220在50L发酵罐上的放大研究第91-98页
  6.1 前言第91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6.2.1 菌种及培养基第91页
   6.2.2 发酵罐第91-92页
   6.2.3 一级种子制备(摇瓶培养)第92页
   6.2.4 二级种子制备(5L发酵罐培养)第92页
   6.2.5 50L发酵罐放大培养第92-93页
  6.3 发酵过程的放大依据第93页
  6.4 间歇培养的放大研究第93-95页
  6.5 流加培养的放大研究第95-96页
  6.6 小结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98页
第二部分 α-糜蛋白酶及重组人γ-干扰素的复性研究第98-143页
 第一章 胍变α-糜蛋白酶的液相色谱复性第98-131页
  1.1 前言第98页
  1.2 实验部分第98-105页
   1.2.1 仪器第98-99页
   1.2.2 试剂第99-100页
   1.2.3 α-Chy的变性第100页
   1.2.4 α-Chy的复性第100-101页
   1.2.5 α-Chy活性的测定第101-102页
   1.2.6 蛋白含量的测量第102-103页
   1.2.7 计量置换保留模型计算第103-105页
  1.3 蛋白质变性方法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05-116页
   1.3.1 不同胍浓度对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05页
   1.3.2 变性剂中疏水填料加入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05-108页
   1.3.3 变性剂中硅胶基质的加入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08-109页
   1.3.4 变性剂中物质Ⅰ的加入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09-113页
   1.3.5 变性剂中物质Ⅱ的加入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13-116页
  1.4 疏水色谱固定相配基种类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16-123页
   1.4.1 不同色谱柱疏水性比较第116-117页
   1.4.2 不同疏水色谱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17-122页
   1.4.3 用Z、logI对α-Chy在不同疏水柱中保留行为的表征第122-123页
  1.5 疏水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23-127页
   1.5.1 色谱流动相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23-124页
   1.5.2 色谱固定相对胍变α-Chy复性效率的影响第124-126页
   1.5.3 扣除疏水色谱流动相和固定相引起的活性损失后α-Chy的活性回收率第126-127页
  1.6 小结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1页
 第二章 重组人γ-干扰素的复性与同时纯化第131-143页
  2.1 前言第13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131-134页
   2.2.1 缓冲液第131页
   2.2.2 包含体破碎第131-132页
   2.2.3 包含体清洗第132页
   2.2.4 包含体溶解第132页
   2.2.5 rhIFN-γ的复性与同时纯化第132页
   2.2.6 检测方法第132-134页
  2.3 重组大肠杆菌DH5α/pBV220的破碎第134-135页
  2.4 包含体的洗涤第135页
  2.5 包含体的溶解第135-137页
   2.5.1 变性剂浓度对包含体溶解的影响第135-136页
   2.5.2 变性剂抽提时间对包含体溶解的影响第136页
   2.5.3 变性剂加入量对包含体溶解的影响第136-137页
  2.6 高效疏水色谱对rhIFN-γ的复性与同时纯化第137-140页
   2.6.1 洗脱方式对rhIFN-γ的复性与同时纯化的影响第137-138页
   2.6.2 疏水色谱流动相对rhIFN-γ的复性与同时纯化的影响第138页
   2.6.3 疏水色谱固定相对rhIFN-γ的复性与同时纯化的影响第138-140页
  2.7 小结第140-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作者简介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IMS环境下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下一篇:智能信号处理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