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目的 | 第11页 |
·意义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3-14页 |
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理论分析 | 第14-26页 |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 第14-18页 |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 第14-16页 |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 第16-17页 |
·农业产业化的作用 | 第17-18页 |
·我国实行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 第18-19页 |
·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9-23页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20页 |
·分工和专业化理论 | 第20-21页 |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制度创新理论 | 第22-23页 |
·不确定性风险理论 | 第23页 |
·农业产业化组织机制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利益分配机制 | 第23-25页 |
·运转约束机制 | 第25页 |
·风险保障机制 | 第25-26页 |
3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概述 | 第26-31页 |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 第26-29页 |
·合同制 | 第26-27页 |
·农业合作社 | 第27-29页 |
·农工商综合体 | 第29页 |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的启示 | 第29-31页 |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第29-30页 |
·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市场经济的体制环境 | 第30页 |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 第30-31页 |
4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分析 | 第31-42页 |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 第31-33页 |
·我国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组织形式分析 | 第34-42页 |
·"公司+农户"模式的内涵 | 第34-35页 |
·"公司+农户"模式的优势 | 第35-36页 |
·"公司+农户"模式的缺陷 | 第36-37页 |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内涵 | 第37页 |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优势 | 第37-38页 |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缺陷 | 第38页 |
·"公司+农户"模式实证分析:合肥丰乐种业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 第38-39页 |
·"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证分析:莱阳宏达食品有限公司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5 完善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运行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42-51页 |
·农业产业化利益联接机制的博弈模型 | 第42-45页 |
·农业产业化组织机制的创新——股份制 | 第45-48页 |
·股份制农业产业化的优势 | 第45-46页 |
·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历史局限性 | 第46-47页 |
·制度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 第47-48页 |
·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 第48-51页 |
6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