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致谢 | 第8-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工程背景 | 第13页 |
| ·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调查内容与评价 | 第13页 |
|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技术 | 第13-14页 |
| ·国外“白加黑”常用设计方法 | 第14-16页 |
| ·国内“白加黑”常用设计方法 | 第16页 |
| ·国内外主要设计方法对照表 | 第16-17页 |
| ·尚待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 ·“白+黑”维修改造主要关键技术 | 第17-20页 |
| ·加铺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治 | 第17-18页 |
| ·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层间结合 | 第18页 |
| ·防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措施 | 第18-19页 |
| ·加铺后原有公路设施改造措施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宣广高速原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调查与原因分析 | 第22-37页 |
| ·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 第22页 |
| ·调查的目的 | 第22页 |
| ·调查的内容 | 第22页 |
| ·路面板损害调查 | 第22-27页 |
| ·路面板破损分类 | 第22-24页 |
| ·DBL、PCI、RQI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 ·路面板病害调查结果 | 第25-27页 |
| ·宣广高速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钻芯方案及分析 | 第27-29页 |
| ·取芯方案 | 第27-28页 |
| ·取芯检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第28页 |
| ·取芯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 ·路面弯沉测试与板底脱空状况评价 | 第29-32页 |
| ·路面弯沉检测方法简介 | 第29页 |
| ·贝克曼梁弯沉仪法测试的频率及基本步骤 | 第29-30页 |
| ·贝克曼梁弯沉仪测定路面弯沉值的结果 | 第30-32页 |
| ·基于板角最大弯沉的脱空判断 | 第32页 |
| ·路面损坏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 ·交通量增大及车辆超载 | 第32-35页 |
| ·混凝土板接缝处理不当 | 第35-36页 |
| ·路面内部排水系统失效 | 第36页 |
| ·其它原因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宣广高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案及质量控制 | 第37-49页 |
| ·路面处理方案 | 第37页 |
| ·五边型冲击式压路机冲击压实技术与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第37-42页 |
| ·冲击压实设备 | 第37-38页 |
| ·冲击压实原理及其效果 | 第38页 |
| ·冲击压实技术关键问题研究 | 第38-39页 |
|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39-41页 |
| ·冲击压实效果的试验段分析 | 第41-42页 |
| ·碎石化技术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 第42-46页 |
| ·施工设备 | 第43页 |
| ·碎石化技术的特点 | 第43页 |
| ·碎石化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 | 第43-44页 |
|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44-46页 |
| ·两种水泥混凝土面板处理技术的比较 | 第46页 |
| ·不能冲击或破碎路段的处理方案 | 第46-49页 |
| ·轻微横向裂缝、角隅断裂、错台的处理方案 | 第46页 |
| ·严重错台、剥落、纵横向裂缝、破碎板的处理方案 | 第46-47页 |
| ·角隅断裂板的处理方案 | 第47页 |
| ·高差小于10mm的错台处理方案 | 第47页 |
| ·接缝剥落面板的处理方案 | 第47页 |
| ·脱空板的处理方案 | 第47页 |
| ·原接缝的处理方案 | 第47页 |
| ·出现严重破坏且严重卿泥的连续路段的处理方案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 第49-65页 |
| ·交通量预测 | 第49-50页 |
|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材料的设计 | 第50-55页 |
| ·加铺层材料的设计理论探讨 | 第50-52页 |
| ·宣广高速沥青加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试验 | 第52-55页 |
| ·沥青加铺层设计 | 第55-59页 |
| ·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的原则 | 第56页 |
| ·五边形冲击技术或碎石化技术处理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 | 第56-57页 |
| ·非冲压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 | 第57-58页 |
| ·现设计标高与原路面标高高差不足时的沥青加铺层设计 | 第58页 |
| ·对现有上跨桥段的沥青加铺层设计与处理技术 | 第58-59页 |
| ·桥面沥青混凝土加铺设计 | 第59页 |
| ·沥青加铺层路面的施工 | 第59-62页 |
| ·设备 | 第59页 |
| ·混合料的拌和 | 第59-60页 |
| ·混合料的运送 | 第60页 |
| ·混合料的摊铺 | 第60-61页 |
| ·压实 | 第61-62页 |
| ·接缝 | 第62页 |
| ·侧缘石与平石 | 第62页 |
| ·沥青面层铺设施工质量控制 | 第62-65页 |
| ·加铺沥青层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62-63页 |
| ·一般要求 | 第63页 |
| ·允许误差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反射裂缝破坏机理与影响因素探讨 | 第65-75页 |
| ·反射裂缝破坏机理 | 第65-66页 |
| ·温度型反射裂缝 | 第65-66页 |
| ·荷载型反射裂缝 | 第66页 |
| ·反射裂缝发展过程 | 第66-67页 |
| ·反射裂缝的起裂 | 第66页 |
| ·反射裂缝的扩展 | 第66-67页 |
| ·破裂阶段 | 第67页 |
| ·反射裂缝的疲劳试验研究 | 第67-73页 |
| ·温度荷载作用下反射裂缝的疲劳试验研究 | 第67-70页 |
| ·疲劳荷载下沥青加铺层抗反射裂缝试验研究 | 第70-73页 |
| ·关于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一些其他结论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