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国家工作人员的立法沿革 | 第9-14页 |
一、萌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刑法颁布前 | 第9-10页 |
二、发展时期:1979年刑法颁布后至1997年刑法颁布前 | 第10-12页 |
三、完善时期:1997年刑法颁布以后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家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 | 第14-22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14-16页 |
一、理论综述 | 第14-15页 |
二、本文立场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公务"的范围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公务"的特征 | 第17-22页 |
一、学说概览 | 第17-18页 |
二、观点评析 | 第18-20页 |
三、"公务"的对立面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国家工作人员的形式特征之一:概念界定 | 第22-37页 |
第一节 国家机关的界定 | 第22-31页 |
一、概述 | 第22-23页 |
二、司法解释及其缺陷 | 第23-24页 |
三、立法解释及其批评 | 第24-25页 |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立法缺陷与完善:以渎职罪主体为视角 | 第25-30页 |
五、当前司法实践中应当坚持的标准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界定 | 第31-37页 |
一、国有公司、企业的含义 | 第31-34页 |
二、国有事业单位的含义 | 第34-35页 |
三、人民团体的含义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国家工作人员的形式特征之二:分类探讨 | 第37-53页 |
第一节 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形式特征的认定 | 第37-42页 |
一、观点争鸣 | 第37-39页 |
二、评析意见 | 第39-42页 |
第二节 受委派人员形式特征的认定 | 第42-47页 |
一、"委派"的立法由来 | 第42-43页 |
二、司法实践态度 | 第43-45页 |
三、若干争议问题探讨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形式特征的认定 | 第47-53页 |
一、学说现状 | 第47-48页 |
二、"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的具体范围 | 第48-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