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陆机文学批评与创作比较研究

目录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7-17页
 第一节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第7-16页
  一. 有关《文赋》的研究成果综述第7-11页
  二. 陆机赋体创作研究第11-12页
  三. 陆机诗歌的评价和研究第12-15页
  四. 《文赋》与各体文学创作的关系第15-16页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一章 为文之情感与想象第17-44页
 第一节 为文之情感第19-27页
  一. 对自然外物的感知第21-24页
  二. 与他人情感的共鸣第24-27页
 第二节 为文之想象第27-36页
  一. 课虚无以责有第27-29页
  二. 想象的灵动特质第29-36页
   1. "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第29-33页
   2. 想象变化的内在动力第33-34页
   3. 灵感难寻,来去无迹第34-36页
 第三节 陆机诗赋蕴含的情感和想象第36-44页
  一. 感物伤怀的诗风第36-40页
  二. 诗赋内蕴的联想和想象第40-44页
第二章 为文之语言表现第44-67页
 第一节 "文辞逮意"的理论观点第45-52页
  一. "文"与"意"第45-49页
   1. 哲学理论的言意之辩第45-47页
   2. 《文赋》中的"文"与"意"第47-49页
  二. "文辞逮意"的方法论第49-52页
   1. "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第49-51页
   2.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第51-52页
 第二节 陆机作文的文辞结构特点第52-59页
  一. 说理性论述:用描写为论述举证第53-56页
  二. 抒情性作品:以情感渐深为线索第56-59页
 第三节 警策之句第59-63页
  一. 主旨与警句的意义第59-61页
   1. 主旨思想与警句运用第59-60页
   2. 警句与秀句第60-61页
  二. 陆机作品中警句运用第61-63页
 第四节 绝妙之辞第63-67页
  一. 绝妙之辞的意义第63-64页
  二. 陆机诗文的绝妙之辞第64-67页
   1. 意象的丰厚质感第64-66页
   2. 意境的深度拓展第66-67页
第三章 文学之评价与功用第67-70页
 第一节 文学评价的艺术标准第67-69页
 第二节 文学功用第69-70页
结语第70-7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1-75页
后记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阮籍《咏怀诗》研究
下一篇:明末清初女性作家—顾若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