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河口悬浮泥沙特征及输运过程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科学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科学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闽江河口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6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2-26页 |
·地质地貌特征 | 第23页 |
·气候、水文泥沙特征 | 第23-26页 |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26-42页 |
·资料来源 | 第26页 |
·野外观测方法 | 第26-28页 |
·实验室分析 | 第28-29页 |
·悬浮泥沙水样处理 | 第28-29页 |
·粒度测定过程 | 第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42页 |
·悬浮泥沙浓度计算 | 第29-30页 |
·粒度参数计算及沉积物分类 | 第30-32页 |
·浊度与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页 |
·垂线平均浓度和流速计算 | 第32-34页 |
·边界层计算 | 第34-35页 |
·再悬浮参数计算 | 第35-39页 |
·悬浮泥沙输运率计算 | 第39-41页 |
·数据质量说明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水动力及悬浮泥沙特征 | 第42-75页 |
·边界层特征 | 第42-43页 |
·流速变化特征 | 第43-51页 |
·悬浮泥沙变化特征 | 第51-75页 |
·浊度与悬浮泥沙浓度的相关关系 | 第51-52页 |
·悬浮泥沙浓度变化特征 | 第52-61页 |
·悬浮泥沙浓度随时间变化特征 | 第52-56页 |
·悬浮泥沙浓度垂向变化特征 | 第56-61页 |
·悬浮泥沙及底质粒度变化特征 | 第61-75页 |
·悬浮泥沙粒度变化特征 | 第61-71页 |
·底质粒度变化特征 | 第71-75页 |
第五章 底质再悬浮与悬浮泥沙输运 | 第75-91页 |
·底质再悬浮 | 第75-86页 |
·底质泥沙起动流速 | 第75-76页 |
·再悬浮强度与通量 | 第76-80页 |
·浓度和粒度对再悬浮的响应 | 第80-86页 |
·悬浮泥沙浓度对再悬浮的响应 | 第80-81页 |
·悬浮泥沙和底质粒度对再悬浮的响应 | 第81-86页 |
·悬浮泥沙水平输运 | 第86-91页 |
·瞬时悬浮泥沙输运 | 第86-89页 |
·潮周期悬浮泥沙输运 | 第89-9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1-93页 |
1 水动力和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91-92页 |
2 底质再悬浮特征 | 第92页 |
3 悬浮泥沙的输运过程和机制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