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全球水资源危机 | 第7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7-8页 |
·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概况 | 第8-9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利用的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页 |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表层带喀斯特水含水系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23页 |
·表层喀斯特带及表层带喀斯特水的概念 | 第13-15页 |
·表层喀斯特带的形态及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形态特征 | 第15页 |
·结构特征 | 第15-16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的水文地质特征 | 第16-19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的补、径、排条件 | 第16-17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的动态特征 | 第17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循环的快速性 | 第17-18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变化趋势及特征 | 第18-19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影响表层喀斯特带喀斯特水的自然生态因素 | 第19-22页 |
·影响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利用的其他因素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 第23-41页 |
·水量均衡法 | 第23-24页 |
·泉水流量衰减分析法 | 第24-25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调蓄系数法 | 第25-27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评价方法评述 | 第27页 |
·改进的表层带喀斯特水调蓄系数法 | 第27-40页 |
·影响因子权重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第28-35页 |
·影响因子分情况赋值 | 第35-36页 |
·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表层带喀斯特水影响因子权重 | 第36-39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调蓄系数(β)计算方法讨论 | 第39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资源评价 | 第39-40页 |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实例分析 | 第41-5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1-44页 |
·研究区地层、地貌 | 第41-42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42页 |
·气象、水文特征 | 第42页 |
·生态环境现状 | 第42-43页 |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 第43-44页 |
·研究区内表层喀斯特带特征分析 | 第44-48页 |
·表层喀斯特带的发育特征及分区 | 第44页 |
·表层喀斯特带的结构特征 | 第44-45页 |
·区内表层带喀斯特水的补、径、排条件 | 第45-48页 |
·改进调蓄系数法评价典型表层带喀斯特泉水调蓄资源量 | 第48-52页 |
·表层带喀斯特泉选取 | 第48-49页 |
·所选表层带喀斯特泉的动态和流量特征 | 第49页 |
·表层带喀斯特泉评价指标赋值 | 第49-50页 |
·计算不同保证率下表层带喀斯特泉的天然补给量及调蓄资源量 | 第50-52页 |
·泉水流量衰减分析法评价表层带喀斯特泉水资源量 | 第52-56页 |
·建立衰减方程 | 第53-54页 |
·理论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 | 第54页 |
·经验方程检验 | 第54-56页 |
·表层带喀斯特泉枯季水资源量评价 | 第56页 |
·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分析 | 第56-57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 | 第57页 |
·本章小节 | 第57-59页 |
第五章 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利用与管理对策 | 第59-66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利用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9-60页 |
·开发利用方面 | 第59页 |
·管理方面 | 第59-60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开发利用模式 | 第60-61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常规开发利用模式 | 第60-61页 |
·结合表层带喀斯特水出露特征的开发利用模式 | 第61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管理对策 | 第61-66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水质管理 | 第61-63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量管理 | 第63-64页 |
·表层带喀斯特水环境(生态)管理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表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附录A:硕士阶段发表文章及参加项目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