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8-10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文章框架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社会保障和失地农民的相关概念理论阐述 | 第11-17页 |
·社会保障的概念 | 第11-14页 |
·社会保障的定义 | 第11页 |
·社会保障的体系与构成 | 第11-12页 |
·社会保障的功能 | 第12-13页 |
·社会保障的类型 | 第13-14页 |
·失地农民的概念和内涵 | 第14-17页 |
·失地农民的概念 | 第14-15页 |
·失地农民的内涵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 第17-25页 |
·我国失地农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失地农民的总量分析 | 第17-18页 |
·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 | 第18页 |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 | 第18-19页 |
·失地农民的养老和子女教育现状 | 第19页 |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 | 第19-20页 |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0-25页 |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背景 | 第20页 |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 第20-21页 |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缺陷 | 第21-22页 |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 | 第22-23页 |
·征地过程中政府角色错位、职能扭曲 | 第23页 |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国内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举措 | 第25-33页 |
·浙江省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各种措施 | 第25-28页 |
·建立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 第25-27页 |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 第27页 |
·探索多种形式的安置方式 | 第27-28页 |
·广东佛山南海的举措 | 第28-29页 |
·关于各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践探索的讨论分析 | 第29-33页 |
·浙江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践的总结 | 第29页 |
·浙江失地农民社保实践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广东南海模式的优势 | 第31页 |
·南海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特点及启示 | 第33-39页 |
·发达国家解决征地与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 | 第33-36页 |
·英国的做法 | 第33-35页 |
·美国的做法 | 第35页 |
·日本的做法 | 第35-36页 |
·发达国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特点 | 第36-37页 |
·土地征用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 | 第36页 |
·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以市场价格为主 | 第36-37页 |
·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 第37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39页 |
·建立完善的土地征用程序,并以法律加以确认和保护 | 第37页 |
·土地征用应给予充分合理的补偿 | 第37-38页 |
·同步实施与城市化相适应的积极社会保障政策 | 第38页 |
·切实做好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 | 第38-39页 |
第六章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 第39-47页 |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 第39页 |
·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 第39页 |
·我国失地农民土地补偿机制的缺陷性要求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 第39页 |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 | 第39-41页 |
·完善制度,依法规范 | 第40页 |
·保证公平,兼顾效率 | 第40页 |
·城乡一体,有机兼容 | 第40页 |
·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 第40-41页 |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 | 第41-47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外部制度 | 第41-45页 |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内部制度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