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F1代法监测田间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42页
 1 棉铃虫的危害及抗药性第13-14页
   ·棉铃虫的种类及分布第13页
   ·棉铃虫的生物学习性及发生危害第13页
   ·棉铃虫的抗药性第13-14页
 2 苏云金芽孢杆菌第14-18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概述第14-15页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来源和分类第15-16页
   ·杀虫晶体蛋白(Insecticide Crystal Protects,ICPs)第16-17页
   ·ICP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第17-18页
   ·毒素的杀虫机理第18页
 3 转Bt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第18-21页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第18-20页
   ·转Bt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第20页
   ·转Bt基因棉的安全性第20-21页
 4 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的抗性研究进展第21-30页
   ·室内品系的抗性研究第21-24页
   ·田间种群的抗性研究第24-25页
   ·害虫对Bt毒素及转Bt基因棉抗性机理的研究第25-30页
     ·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第25-27页
     ·类钙粘蛋白(cadherin-like protein)第27-29页
     ·糖酯类(glycolipids)受体第29页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第29-30页
 5 害虫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检测和监测第30-37页
   ·生物检测技术第30-35页
     ·剂量—反应检测技术第30-31页
     ·区分剂量法第31页
     ·F_1代筛选法第31-32页
     ·单对杂交F_1代筛选法(简称F_1代法)第32页
     ·F_2代筛选法(简称F_2代法)第32-35页
     ·试验小区法第35页
     ·田间调查结合室内生测法第35页
   ·分子检测技术第35-37页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PASA技术)第35-36页
     ·PCR限制性内切酶法(REN-PCR)第36页
     ·单链构型多态型分析技术(SSCP)第36页
     ·微测序(minisequencing)第36-37页
   ·生物化学监测和免疫学检测法第37页
 6 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抗性的治理策略第37-41页
   ·庇护区策略第38-39页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第39-40页
     ·开发新的强毒力的毒素基因第39页
     ·培育转多种杀虫基因作物第39页
     ·转基因植物毒蛋白表达的基因调控第39-40页
     ·调整转基因作物中毒素表达量第40页
   ·建立有效的害虫抗性检(监)测体系和危险性评价系统第40-41页
 7 本文立题背景与意义第41-42页
第二章 棉铃虫抗性品系的筛选及其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的鉴定第42-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5页
   ·供试材料第42-43页
     ·供试棉铃虫第42-43页
     ·供试转Bt基因棉品种第43页
     ·Bt毒素第43页
     ·供试试剂与仪器第43页
   ·试验方法第43-45页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筛选第43-44页
       ·抗性品系选育第43页
       ·抗性测定方法第43-44页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PASA)检测YCR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第44-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49页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筛选第45-46页
   ·棉铃虫对Bt毒素的抗性测定第46页
   ·抗性品系的抗性基因(r_1)频率的鉴定第46-49页
 3 讨论第49-50页
第三章 棉铃虫在转Bt基因棉上发速率的研究第50-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供试材料第51页
     ·供试棉铃虫第51页
     ·供试棉花品种第51页
   ·试验方法第51-53页
     ·抗性棉铃虫在转Bt基因棉上5天的发育速率标准的建立第51-52页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验证抗性标准第52页
     ·抗性品系在新棉33~B和苏棉12~#上的生长发育比较第52-5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抗性棉铃虫在转Bt基因棉上5天的发育速率标准第53-55页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验证抗性标准第55页
   ·棉铃虫在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上的生长发育比较第55页
 3 讨论第55-59页
第四章 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遗传及抗性连锁分析第59-6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0-62页
   ·试验材料第60页
     ·供试棉花第60页
     ·供试棉铃虫第60页
     ·供试毒素第60页
   ·试验方法第60-62页
     ·毒力测定第60-61页
     ·抗性连锁分析第61-62页
 2 结果与讨论第62-64页
   ·抗性遗传分析第62页
   ·抗性基因连锁分析第62-64页
 3 讨论第64-66页
第五章 田间棉铃虫的抗性监测第66-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7-73页
   ·供试材料第67-69页
     ·供试棉铃虫第67-68页
     ·供试转Bt基因棉第68页
     ·供试毒素第68页
     ·采样地点及田间取样第68-69页
   ·试验方法第69-73页
     ·F_1代检测法第69-71页
       ·F_1代检测第70-71页
       ·F_2代生物法核查第71页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鉴定田间亲本基因型第71页
     ·F_2代检测法第71-72页
     ·区分(诊断)剂量检测法第72页
     ·剂量-反应检测法第72-73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7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3-84页
   ·F_1代法检测田间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第73-81页
     ·F_1代检测第74-78页
     ·F_2代生物遗传核查第78-81页
     ·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鉴定基因型第81页
     ·计算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第81页
   ·F_2代法检测田间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第81-82页
   ·区分(诊断)剂量法检测田间抗性第82页
   ·剂量-反应法检测田间抗性第82-84页
 3 讨论第84-89页
全文主要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班幼儿规避行为研究
下一篇:rAAV2介导的靶向缺氧诱导因子2的siRNA对人胰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