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温反应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大豆广适性育种研究 | 第9页 |
| ·大豆温反应的研究 | 第9-12页 |
| ·温度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 | 第10-11页 |
| ·温度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11-12页 |
| ·大豆光温反应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 | 第12-13页 |
| ·光温敏特性的鉴定方法 | 第12页 |
| ·光温敏特性的评价指标 | 第12-13页 |
| ·大豆光温敏特性种质的筛选和利用 | 第13-14页 |
| ·大豆生育期性状的遗传 | 第14-15页 |
| ·遗传分离分析检测QTL方法的研究 | 第15-17页 |
| ·遗传分离分析方法的发展 | 第15-17页 |
| ·RIL群体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大豆温反应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19-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19-20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0-21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 ·大豆温反应鉴定方法的研究 | 第21-22页 |
| ·大豆温反应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22-23页 |
| ·讨论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大豆温反应的资源鉴定与筛选 | 第25-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5-26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7页 |
| ·大豆温反应的资源鉴定和分级标准 | 第26页 |
| ·大豆温反应钝感种质筛选 | 第26-27页 |
| ·讨论 | 第27-29页 |
| 第四章 不同生态区大豆生育期和植株性状的遗传变异 | 第29-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9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9-30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 ·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系)间生育期的遗传变异 | 第30-31页 |
| ·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系)植株形态性状的遗传变异 | 第31-33页 |
| ·讨论 | 第33-35页 |
| 第五章 大豆温反应的遗传分析 | 第35-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5页 |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5-36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 ·NJRIKY群体温反应性状的次数分布 | 第36-37页 |
| ·NJRIKY群体温反应特性的遗传分析及参数估计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41页 |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41-43页 |
| ·全文结论 | 第41页 |
| ·大豆温反应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的研究 | 第41页 |
| ·大豆温钝感资源鉴定筛选 | 第41页 |
| ·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系)温反应的遗传变异 | 第41页 |
| ·大豆温反应特性的遗传分析 | 第41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41-43页 |
| ·大豆温反应性状生理机制的研究 | 第41-42页 |
| ·大豆温反应资源筛选的研究 | 第42页 |
| ·大豆温反应性状的分子标记和 QTL定位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