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SAP1、GNA基因对白三叶等草坪草的遗传转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第一章 草坪草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9-18页 |
1 转化品种与目的基因 | 第9页 |
2 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9-10页 |
3 遗传转化方法研究 | 第10-13页 |
4 转基因细胞或植株的筛选和鉴定 | 第13-14页 |
5 草坪草遗传转化中出现的问题 | 第14-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双子叶草坪草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 几种双子叶草坪草简介 | 第18-19页 |
2 双子叶草坪草遗传转化研究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1页 |
第三章 SAP1、GNA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21-24页 |
1 SAP1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21页 |
2 GNA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正文 | 第24-59页 |
第四章 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1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五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1 研究材料 | 第26-27页 |
2 仪器设备 | 第2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7-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第六章 愈伤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 第31-5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1-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七章 外源基因的转化与鉴定 | 第51-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3 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1 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59页 |
2 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2页 |
附录一 本文引用缩略语汇总 | 第60-61页 |
附录二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